畅爽译评

 12月19日,印度外长苏杰生等多位外交官出席《印度时刻:改变世界权力格局》发布会。

(图片来源:印度快报)


近日,前印度驻法大使莫汉·库马尔(Mohan Kumar)出版新作《印度时刻:改变世界权力格局》。结合自身多年的外交实践经历,库马尔从外交政策视角阐述了印度不断演变的利益以及在国际谈判中日益提升的全球地位。印度外长苏杰生等多位外交官出席该书发布会,对此书予以高度重视及肯定。1219日,现任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兼住房和城市事务部长哈迪普·普里(Hardeep S Puri)在《印度快报》网站发表专文对该书进行推介,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仅供参考。


首先,普里指出该书以综合框架Integrated Framework)理论模型来分析印度国际谈判和外交动机,采用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方式回答了许多有关印度外交谈判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当印度内部存在众多不同利益攸关方时,政府如何达成谈判共识?印度如何顶住地缘政治压力和国内制约因素实现国家利益,并最大限度地扩大在谈判过程中的回旋余地?库马尔通过该框架分析了印度外交政策的复杂决策矩阵,从两大方面解释了印度被称为苛刻客户的原因,驳斥了印度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被称为异见分子naysayer)的不公平称呼。一方面,是印度在谈判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协议时,需要充分平衡地缘政治因素与物质利益需求。另一方面,印度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防御姿态是对当时国际贸易协定固有不平衡性的回应,因为这些协定通常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偏见。印度不愿意在可能危及其国内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问题上放弃宝贵的政策空间,也不愿意忽视印度贫困人口的福利。具体而言,印度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反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定》),因该协定威胁印度依靠仿制药(而非专利药物)蓬勃发展的制药行业,而且种子专利影响印度农民自给自足。


其次,普里具体介绍了该书关于印度国际谈判方式的独到见解。一是印度参与贸易谈判的方式。印度寻求恢复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首要地位,以推行基于发展的贸易议程。库马尔指出当前印度参与多边谈判犹豫不决的态度面临高风险,未来印度在致力于重振世贸组织的同时,应考虑更为谨慎的举措。通过尽快实现GDP超过10万亿美元和贫困人口低于10%的经济目标,扩大印度的地缘政治力量,为更为广泛的行动提供政策空间。二是印度参与气候谈判的方式。库马尔在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时担任印度驻法国大使,充分了解谈判过程。库马尔指出印度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诸多历史贡献,不仅区分了生活方式排放lifestyle emissions)和生存排放survival emissions),而且强调承担历史排放责任。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印度总理莫迪提出潘查姆瑞特行动计划Panchamrit Action Plan)以及低碳发展长期战略,既为发展中国家指明了一条新的前进道路,又体现了印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三是印度关于俄乌冲突的立场,包括为何在联合国大会决议中投弃权票以及从俄罗斯购买打折石油。库马尔指出,印度应对俄乌冲突的战略独立思维及道德原则立场,加强了印度与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保护了本国经济。印度还通过一系列撤侨行动营救两万多印度公民,展示了自身的外交实力。此外,莫迪总理划时代地宣称这不是战争时代,坚持对话等外交手段是解决冲突的唯一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印度的道德形象。


最后,普里总结了该书的主要观点并作出高度评价。库马尔在书中借用了自成一格的印度sui generis India)这一概念,通过强调印度国际谈判基调的演变,为当前是印度时刻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印度已然从规则接受者rule-taker)成为规则塑造者rule-shaper),一个曾经因国内贫困问题排斥国际贸易协定的国家现在正在塑造多边和诸边谈判。库马尔还指出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印度从平衡大国向主导大国的转变正在顺利进行。普里高度认同库马尔的观点,并指出库马尔将数十年的外交事务与外交实践的经验相结合撰写出此书,必将受到外交从业者和学生的喜爱。

(审校:段染  编辑:祝嘉聪)


原文于1219日发表于《印度快报》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india-diplomacy-mohan-kumar-indias-moment-hardeep-singh-puri-9071705/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