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欧洲日益增长的经济伙伴关系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浏览量:626

畅爽译评

(图片来源:印度外交部)


20252月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率领代表团对印度进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不仅加强了欧盟与印度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重启了印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34日至9日,苏杰生对英国和爱尔兰进行正式访问,承诺通过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强化双边关系。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研究员什雷亚·辛哈(Shreya Sinha)撰文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局势中,近期高层互动为印欧经济伙伴关系带来了发展机遇。

首先,作者回顾了印欧经济伙伴关的发展历程。1994年印度与欧盟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于2004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2007年双方开启了印欧广泛基础双边贸易投资协定BTIA)谈判。然而,由于双方目标存在分歧,谈判于2013年陷入停滞。2022年印度与欧盟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尽管双方都表现出坚定的合作意愿,但谈判进展慢于预期。欧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商品贸易额达1240亿欧元,占印度贸易总额的12.2%。反之,印度是欧盟的第九大贸易伙伴,2023年占欧盟商品贸易总额的2.2%2023年,欧盟与印度之间的服务业贸易额达到597亿欧元,较2020年的304亿欧元有显著增长。作者指出,作为全球第三和第五大经济体,欧盟和印度都将从拟议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获益。具体而言,在经济层面,该协定将促进两大区域间贸易投资的自由流动。欧盟作为印度最大的投资伙伴,在印度的外交和经济政策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样,该协定将为欧盟企业打开超10亿人口的印度市场,激发双方经济关系中尚未开发的潜力。在政治层面,一方面这将是欧盟与新兴经济体达成的首份此类协定,不仅有助于欧盟加速融入全球市场,还将增强其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该协定将为印度制造计划注入动力,巩固印度作为地区领导者和全球经济强国的地位。

其次,作者评估了印欧经济伙伴关系的主要分歧与挑战。作者指出,欧盟和印度都对双方实施的限制性措施和贸易壁垒表示担忧。欧盟对印度的农产品和药品进口制定了特定的法规和标准,还极力要求印度大幅削减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在欧盟进口汽车、葡萄酒和乳制品的关税问题上,双方存在诸多分歧。欧盟希望其超95%的出口产品能够实现零关税,而印度则仅愿意开放90%的市场。欧盟期望印度降低各类乳制品的关税,但印度仍对奶粉征收60% 的基本关税,对奶酪、酸奶、冰淇淋和乳清征收40%的基本关税,对乳酪征收30%的基本关税。此外,尽管开放欧盟服务市场极大地惠及印度企业,但欧盟限制印度专业人士进入境内。欧盟还对700多种先前在印度经过临床试验的药品实施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禁令,这一举措也令印度颇为失望。随着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611日生效,欧盟将对进口的七个碳密集型行业的商品征收关税,包括钢铁、水泥、化肥、铝和碳氢化合物产品。这将进一步形成贸易壁垒,对印度向欧盟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作者强调了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变动背景下发展印欧经济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在当前地缘经济环境不稳定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印度最重要的政治诉求之一是减少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依赖。同样,欧盟也在寻求与中国市场脱钩,以降低对中国制造的过度依赖。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欧盟迫切需要寻找替代能源,这也凸显了印欧在清洁能源、技术转移和数字贸易等领域合作的重要性。随着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漠视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贸易规则,这使得印度对美国能否遵守今年年底与印度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BTA)的承诺产生担忧。此外,特朗普不断威胁要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可能导致美欧经济冲突加剧,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推进印欧自由贸易协定则能够通过扩大双方市场准入,有效缓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和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印度与欧洲不断深化的经济伙伴关系彰显了双方的战略趋同。作者认为,尽管达成一项互利共赢协定的过程十分艰难,但成功缔结印欧自由贸易协定并非遥不可及。鉴于欧盟、英国、爱尔兰都在寻求提高自身供应链韧性,印度努力在全球贸易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一个强大且全面的印欧经济伙伴关系将在塑造全球地缘经济的未来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

审校:杨鑫钰 编辑:杨倩 

原文于324日发表于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官网

https://www.vifindia.org/article/2025/march/24/India-and-Europe-A-Growing-Economic-Partnership-in-a-Changing-World

 


上一主题: 当前地缘政治趋势及其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下一主题: 没有了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