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第四次印度-中亚外长对话会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3日 浏览量:193

张含睿译评

640 (3)

图片来源:印度外交部)


时隔三年,印度在66日主办了第四次印度-中亚外长级对话会议。此次会议对印度外交政策与战略安全布局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帕哈尔加姆事件后,南亚次大陆安全局势持续动荡,地区安全焦虑显著加剧的情况下。近年来,中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在欧亚地缘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印度与中亚互动的经济驱动力显著加强。尼赫鲁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尤希·赛尼撰文指出,尽管前景广阔,但由于诸多因素,印度与中亚国家间的双边合作渠道仍十分有限。对印度而言,突破的关键在于明确中亚在印度外交中的战略定位。

首先,作者回顾了印度与中亚地区深厚的历史渊源。双方交往的历史可追溯至贵霜帝国时期和莫卧儿王朝的起源,莫卧儿王朝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崛起,在印度建立了帝国。在20世纪大博弈(沙俄帝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以南亚和中亚为主要战场的地缘政治竞争)之后,双边关系一度陷入停滞。1991年苏联解体后,关系得以恢复。中亚国家与印度都高度重视地区安全,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方面有着广泛的利益共识。印度还将拓展中亚贸易视为核心经济目标之一,1993-1995年间,时任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曾密集出访中亚以加强地区联系。然而,此后二十年里,由于印度更加关注国内发展,对中亚地区交往的政治意愿不足,双方的交往比较有限。直至2015年莫迪成为首位遍访中亚五国的印度领导人,双边关系才迎来实质性突破。

其次,作者分析了印度加强与中亚合作背后的战略考量。作者认为中巴俄三角关系的强化对印度战略利益构成了冲击。中俄具有地缘优势,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使其成为了中亚的首要经济伙伴,中亚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印度于 2017 年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其主要目标是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并加强与中亚地区的联系。然而,自 2021 年以来,印度对该组织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该组织在解决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降低,尽管印巴问题并不属于上合组织的正式管辖范围。在此背景下,中亚国家对印巴关系的态度尤为关键,巴基斯坦既是阿富汗稳定的重要参与者,其卡拉奇港更是中亚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通道,这种双重角色深刻影响着区域安全格局。帕哈尔加姆事件后,印度不仅寻求与中亚地区就地区安全问题展开讨论,还寻求更广泛地加强与该地区的外交关系,这可以被视为印度加强在欧亚大陆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举措。从经济角度看,随着印度跻身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亚五国外长均明确表示,亟需扩大印度对中亚的商业投资。双方传统合作聚焦制药、自然资源与农业,而当前印度正着力填补中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缺口。在对话会前举行的商业理事会论坛上,双方已就互联互通、信息技术和稀土矿产等领域合作达成了共识。此外,今年首列经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直通印度的集装箱班列开通,有望显著缩短印度与中亚国家间的货物运输时间。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的运营码头,以及通过联合工作组加强与中亚合作的计划,都体现了其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的决心。 

最后,作者展望了印度中亚合作的未来前景。印度与中亚的互动处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在中亚,俄罗斯仍然是传统强国,中国正在积极拓展其经济影响力,而土耳其等其他国家存在显著的宗教或文化优势。因此,作者认为,印度应聚焦三大方向:其一,通过上合组织等平台深化安全与经济合作;其二,通过印度技术经济合作计划(ITEC)等机制载体加强合作,扩大对技术和农业等共同利益领域的投资;其三,保持高层互动势能,莫迪2015年访问中亚五国后,印度中亚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中亚不应仅被视为欧亚交通枢纽,其作为印度地缘政治经济版图核心板块的战略价值亟待重估。第四次对话会或将成为转折点,唯有将战略愿景转化为具体项目,印度才能真正重塑其周边外交格局。


审校:畅爽  编辑:田鑫


原文于611日发布于《外交学者》

https://thediplomat.com/2025/06/decoding-the-rationale-behind-the-4th-india-central-asia-dialogue/


 


上一主题: 马克·卡尼治下,印加关系能否重启?

下一主题: 没有了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