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爽译评
(图片来源:ANI)
今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对毛里求斯进行国事访问,将2015年提出的“萨迦尔愿景”(SAGAR)升级为“MAHASAGAR”愿景,即“共同全面促进地区同安共荣愿景”。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IDSA)所长齐湛(Sujan Chinoy)指出,“MAHASAGAR”愿景旨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形成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利益共同体。
首先,作者评估了“MAHASAGAR”愿景的战略意义。从概念内涵来看,正如梵语中“sagar”意为“海”,而“maha sagar”则指“大洋”。“MAHASAGAR”超越了“SAGAR”的概念,涵盖贸易、发展、能力建设、可持续增长以及共同安全,这一命名变化暗含其合作范畴从印度洋区域扩展至全球海洋空间。从战略价值来看,“MAHASAGAR”对印度具有多重意义。一是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印度得以增强自身战略自主性,在大国博弈中保持多向结盟的灵活性。二是有助于印度在多边体系中获得支持,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三是印度借此展示日益增长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在成功担任G20主席国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印度洋区域的地缘限制,向更广泛的“全球南方”国家拓展自身影响力。
其次,作者指出了“MAHASAGAR”愿景的推进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一是印度海军缺乏维护海洋环境战略稳定的能力。作者认为自由开放的贸易和商业活动以及海底电缆的安全是经济增长和进步的基础,海军在保护海洋公共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海军能力可能会制约印度在“MAHASAGAR”愿景下作为“第一反应者”和“首选安全伙伴”的能力。鉴于印度90%的贸易依赖海洋,印度海军肩负着确保公海上贸易自由畅通的重任。但印度海军能力存在局限性,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应对海盗、非法捕鱼、海底电缆破坏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在红海危机、几内亚湾海盗活动等事件中,印度的响应能力与影响力均显不足。二是在大国地缘政治竞争背景下,印度必须寻求与不同群体针对具体问题达成共识。印度政界普遍认为,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战略存在是维护印度洋稳定的重要力量。西方大国也支持“四方安全对话”(QUAD),主张印度、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坚定伙伴。但在查戈斯群岛主权争议等问题上,印度又需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由于“全球南方”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没有明确的地理身份或成员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内部利益诉求多元,作者认为印度需在不同议题上协调各方立场。三是印度海军需要将“MAHASAGAR”愿景与区域海洋安全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作者表示,利用海洋财富促进共同进步是一个重要议题。如今,海洋财富涵盖深海海底关键矿产资源,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附属机构,也是该领域的监管机构。然而,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使得“全球南方”国家与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之间的合作受到限制。
最后,作者表示,为实现“MAHASAGAR”愿景的战略目标,印度需采取系统性的应对策略。一是印度需要与主要利益攸关方进行有效的海军合作,通过“小多边”及多边机制加强海上合作以及建立良好的海上秩序规则。二是深化与地区和域外伙伴的战略合作,通过加强监视、联合海军演习和加强海域感知(MDA)协作来应对海盗等非传统海上安全威胁。三是通过技术共享、优惠贷款和赠款来支持合作伙伴,重点关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印度目前已承诺通过外交部向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700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以及3.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对于非驻地使馆的外交人员来说,在获得认证的小岛国开展调查和可行性研究,或监督其发展和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往往既困难又耗时。而印度海军舰艇装备齐全,自给自足,拥有各种熟练的技工,可以高效完成维修、翻新,甚至建造小型项目。此外,可以向印度海军分配单独的预算,以便与外交部协同开展工作。四是全方位提升印度海军能力。除了打造更强大的海军舰艇外,印度应通过“IOS SAGAR”等海上和岸基训练项目,增加给予友好国家的训练名额、双边或多边演习的次数以及印度海军赞助的体育和文化代表团的友好访问频率,进而提升印度海军的软实力。五是印度还应加强其在现有多边和区域合作框架中的参与度,如印度洋海军论坛(IONS)、环印度洋联盟(IORA)、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 Plus)和科伦坡安全会议(CSC)。印度在签署《BBNJ协定》后,应当致力于强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效力,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审校:段染 编辑:杨倩)
原文于4月18日发表于《第一邮报》官网
上一主题: 印度警惕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关系的深化
下一主题: 毛里求斯-印度伙伴关系与印度在印度洋的扩张足迹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