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钰译评
(图片来源:ORF)
5月7日至5月10日,印度因帕哈尔加姆镇恐袭事件对巴基斯坦发动“朱砂行动”,引发新一轮印巴冲突。其他南亚国家虽普遍谴责此次恐袭事件,但在印巴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持续呼吁局势降级。对此,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副研究员阿迪提亚·高达拉·希瓦穆尔蒂(Aditya Gowdara Shivamurthy)通过专题研究,聚焦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关系紧张时期,即1947-1971年的四次印巴战争与2016-2019年的两次恐袭事件,分析了南亚国家在这两个阶段普遍采取平衡战略的深层动因。作者认为,地缘政治格局、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和平发展理念共同推动南亚国家在印巴地缘博弈中采取平衡战略。
首先,作者介绍了四次印巴战争期间南亚国家普遍保持中立立场的深层动因。第一,地缘政治层面,1947年印巴分治造成两国在地理和物质力量对比上的“不对称”。分治后,印巴均需借助周边国家力量构筑其战略缓冲区。对印度而言,尼泊尔、不丹和斯里兰卡等国家构成了其“天然防线”,而巴基斯坦则需依靠阿富汗,来应对“普什图斯坦问题”的潜在威胁。对于其他南亚小国而言,印巴“敌对”状态为其提供了平衡双边压力的可能性,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独立后的孟加拉国将巴基斯坦视为制衡印度的主要手段,而阿富汗则利用这一对抗态势牵制巴基斯坦。因此,这些南亚国家通过平衡战略,来维持其战略自主,并发展多元化的伙伴关系,从而促进国家发展。第二,国内政治和民族主义层面,这一时期,印度的少数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常引发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统治阶层的反印度情绪。而巴基斯坦在边界问题(杜兰线)和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支持伊斯兰恐怖主义”的行为则引发阿富汗的怨恨。考虑到与印巴任何一方结盟所导致的巨大战略和国内成本,即可能激化内部矛盾或丧失自主性,南亚国家及其领导人采取平衡战略来巩固自身地位并解决双边分歧。第三,和平发展理念层面,这一时期南亚国家主张地区和平与稳定,认为这有助于促进自身的经济繁荣。在印巴高度敌对的环境中,他们自视为地区和平与一体化的推动者,甚至主动调解印巴冲突。20世纪70年代,所有南亚小国均加入了不结盟运动,该运动不仅有助于帮助其远离冷战两极对抗的局面,也为南亚国家在印巴间采取平衡战略铺平道路。随着20世纪70年代南亚地区的冷战局势达到顶峰,诸多南亚小国推动区域和平倡议以及行动,体现了这些国家的和平发展理念。譬如,1971年,斯里兰卡提出了“印度洋和平区”构想,旨在以非军事化促进地区和平。1975年,尼泊尔提出类似的“和平区”建议,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南亚国家包括尼泊尔、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主张该地区无核化。
其次,作者分析了21世纪初上述动因的变化及其对南亚国家立场的影响。他指出,进入21世纪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各国政治局势以及和平发展理念均呈现出延续与变革的双重特征。第一,地缘政治层面,巴基斯坦由于其政局动荡以及“庇护”恐怖主义的问题,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具体体现为其区域贸易额增长缓慢。2003年,巴基斯坦与南亚地区的贸易额约为1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仅增长至34亿美元。近些年,其他南亚国家在多个经济指标上超过了巴基斯坦。相反,印度的区域贸易额激增,从2003年的36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370多亿美元。在其“邻国优先”政策下,印度还加强与邻国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建设。然而,出于对印度战略意图的担忧,其他南亚国家拒绝对巴基斯坦实行全面孤立。此外,这一时期中国成为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变量。近些年,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参与者,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了与南亚国家的防务、贸易和发展伙伴关系。南亚国家借助中国的力量,在该地区推动平衡外交战略,维持其战略回旋空间。第二,国内政治和民族主义层面,斯里兰卡和尼泊尔政府这一时期仍与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关系,以巩固本国地位。而随着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在此时期的政权更替,时任孟加拉国执政党人民联盟和马尔代夫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上更倾向于印度而非巴基斯坦,两国也因此加强了与印度的经济合作。然而,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国内的反印政党则持续与巴基斯坦维持良好关系,尤其在防务合作领域,此举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印度政策的不满。至于不丹,这一时期其策略或是公开支持印度“对抗”巴基斯坦,或是保持战略沉默。第三,和平发展理念层面,地区和平、不结盟与互联互通等理念仍具延续性。然而,作者指出,这一时期巴基斯坦持续将克什米尔问题“政治化”,印度则致力于孤立巴基斯坦,导致南盟(SAARC)陷入瘫痪。尽管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和“孟不印尼”(BBIN)次区域合作倡议等替代性区域合作平台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但南亚国家依然呼吁重启SAARC,倡导和平与区域一体化。总体而言,受上述因素以及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综合影响,针对2016年乌里恐怖袭击以及2019年普尔瓦马恐怖袭击,南亚国家对恐怖主义袭击进行坚决谴责。但针对巴基斯坦和印度对巴“报复性”政策,大部分南亚国家仍维持中立立场。
最后,作者总结道,近80年来,地缘政治格局、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和平发展理念共同形塑了南亚国家在印巴地缘博弈中的中立立场。然而,随着印度将反恐政策嵌入印巴地缘政治博弈框架,将“朱砂行动”确立为打击跨境恐怖主义的“常态化”手段,并要求南亚邻国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未来南亚国家将面临愈加艰难的地缘政治抉择。
(审校:段染 编辑:杨倩)
原文于5月31日和6月3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基金会
上一主题: 重新思考印度在信息战时代的网络应对策略
下一主题: 印度是否在“朱砂行动”中向三军联合指挥转变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