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防务合作协议表明趋同的战略利益超越暂时摩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9日 浏览量:76

杨鑫钰译评

640 (7) 

1031日,印度和美国在吉隆坡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防务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第一邮报》)

 

1031日,印度和美国在吉隆坡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防务合作协议,此举引发印度国内广泛关注。多年来,印美双方已在物流、通信、信息安全与互操作性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每一项协议都在不断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何此时印美仍需一份新的防务合作框架?又为何选在这一时间节点签署?针对这些问题,现任印度国家灾难管理局官员赛义德·阿塔·哈斯南(Syed Ata Hasnain)撰文分析了印美两国在该协议中的战略考量以及该协议对印美关系的实际意义。他指出,理解这份协议的关键,不应仅聚焦于具体条款,更应关注其背后所传递的战略信号。

首先,作者分析了印美两国在防务合作协议中释放的战略信号。他指出,在双边贸易摩擦、关税战、能源进口问题以及印度坚持对俄关系等多重冲击下,近期印美关系看似陷入停滞。在此背景下,此次签署的新防务合作协议,其核心作用在于向彼此提供一种战略保证,表明双方仍高度重视其伙伴关系。不仅如此,此次防务协议并非两国合作的简单延续,而是双方关系的微妙调整。对于美国而言,此次协议意在向域内国家明确宣告尽管美国国内政治变得愈发复杂,美国仍未放松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对印度而言,该协议彰显了其在与美国接触的同时,坚守战略自主原则的稳健姿态。莫迪总理委派国防部长辛格出席而非亲自出席签署该协议,此举传递出印度对美保持距离而非断绝往来的明确信号,表明印度愿与美国合作,但前提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而非接受他国恩赐

其次,作者分析了该协议对印美关系的实际意义。他认为,此次防务合作协议在军事上未必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其实际意义主要是将印美合作制度化。该协议以十年为时间跨度,为两国的联合生产、技术交流、互操作性以及新兴国防技术共享提供可预测性。实际上,该协议意味着将印度从过去的主要采购方转变为联合生产方,这一角色与莫迪政府在印度制造计划下实现自力更生战略愿景高度契合。对于美国而言,该协议将推动印度更深入地嵌入印太威慑框架,不仅能制衡中国的海上影响力,还能应对全球权力格局重塑带来的不确定性。

随后,作者根据防务合作协议,分析了印美关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他指出,在此次制度化合作框架下,隐藏着一股谨慎的暗流。当前的印美关系,与其说是牢固的联盟,不如将其定义为一种战略协作关系,其根基在于战略利益的交汇,而非单向的依赖。具体而言,双方都力图在减少外交约束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美国希望在关键地区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开拓新兴市场并建立伙伴关系;印度则希望在秉持战略自主原则下,获取先进技术、扩大影响力并提升国际地位。对此,作者进一步指出,在经历数月的关税动荡后,该协议重新设定了双方交往的基调,并将印美关系重心转向开展关键产业和技术等长期性合作,而非受制于领导人善变的言辞表态。这表明印美关系正在走向成熟。美国已经认识到,印度无法因胁迫而屈服,而印度也意识到,需要有效应对而非忽视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在此次协议签署过程中,从莫迪有分寸的疏离到辛格的积极参与,从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到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亲切姿态,共同展现出一段正从热情走向务实的印美关系。

最后,作者总结道,此次防务合作协议的签署再次印证了印美伙伴关系无论多么复杂,仍是 21 世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双边关系之一。这种关系并非由情感驱动,而是源于趋同的战略利益与相互尊重的原则。该协议的达成表明在双边互动中趋同的战略利益能够超越一时的分歧与摩擦。

 

(审校:张含睿   编辑:田鑫)

 

原文于111日发表于《第一邮报》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