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爽译评

(图片来源:《印度快报》)
近日,印度前驻意大利、泰国、阿曼和波兰大使阿尼尔•瓦德瓦(Anil Wadhwa)撰文指出,当前莫迪政府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不仅是对印度外交的考验,更是对战略定力、战略耐心与战略远见的深层检验。对于印度而言,应对特朗普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意味着需要谨慎平衡印美伙伴关系的承诺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过去以稳定“盟友”与确定结果为逻辑的外交模式,已被即兴交易式的外交政策、工具化的关税谈判,以及国内政治对国际关系的持续干预所取代。
首先,作者评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带给印度的挑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印太地区,美国仍是印度至关重要的伙伴,是印度贸易投资、关键技术与战略支持的核心来源。然而,特朗普政府已改变了互动规则。如今,每一轮谈判都透着交易色彩,每一次握手均伴随着新的诉求。2025年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正是这一现实的最佳例证。美国以印度持续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以“对等关税”为名,迅速将部分印度出口商品的惩罚性关税提升至最高50%。此举重创纺织、珠宝、皮革及水产品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事关数以百万印度民众的生计。作者指出,这场关税争端并非单纯是经济问题,更反映出世界头号强国对伙伴关系认知的转变,即“盟友”的价值在于能否带来即时的、切实的回报。曾经基于长期互信与共同价值观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今正频繁遭遇考验。尽管印度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但印度似乎正在被视为一个筹码,而非平等的合作伙伴。据悉,印美双方正就贸易协定进行磋商,或将关税税率降至15%至16%。然而,这一关税下调措施并非无条件实施,而是以印度缩减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规模、扩大对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为前提。特朗普政府此种将贸易政策与地缘政治议题挂钩的举措,凸显了美国在对外经济互动中对短期利益的功利追求,甚至不惜以疏远“盟友”为代价。上述局势引发了部分分析人士的揣测,即印度在美国战略考量中的优先级已有所下降,甚至被边缘化。诚然,当前特朗普政府的战略重点在于中国、俄罗斯以及国内社会,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印美伙伴关系的发展空间。但是作者认为,印美关系的结构性价值依然存在,美国企业仍视印度为不可或缺的市场与供应链伙伴,美国安全部门也认可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角色。真正发生转变的并非印度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领导风格。
其次,基于上述判断,作者指出印度需在坚守核心外交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对美外交政策。一是印度需要明确立场,精准界定自身底线与让步空间。其中,战略自主、能源安全及国内制造业属于不可谈判的核心议题。与此同时,印度也需秉持务实态度,在技术转让、投资合作、市场准入等领域识别可以妥协的议题。清晰的利益诉求是获取谈判筹码的关键,而模糊的立场则易招致外部威胁。二是印度需要推进伙伴关系多元化,不能让任何单一关系决定其经济或战略走向。作者表示,深化与欧洲、日本、东盟、澳大利亚及非洲的经贸与科技联系迫在眉睫,不仅有助于降低印度对突发关税冲击和政策逆转的脆弱性,而且能让印度以更强大的实力参与国际谈判。三是印度需要将经济外交制度化。反复的关税威胁和仓促的贸易谈判暴露了临时性机制的弱点,具有约束力的贸易框架、长期的技术和防务协议以及透明的争端解决机制,才能在政治风向发生变化时确保政策连续性。在国内层面,印度需强化经济基础以抵御外部压力。具体而言,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优化物流体系、扩大高附加值出口,将增强印度在与主要大国交往中的信心与能力。对于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纺织、手工艺和皮革产业,则需莫迪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以恢复市场竞争力。作者强调,决定外交筹码的核心要素是经济韧性,而非言辞层面的表态。四是印度需要重塑区域影响力,“自力的周边政策”与多元化的全球政策相辅相成。在传统联盟体系持续弱化的国际格局下,印度在南亚、海湾地区及印太地区构建稳固的关系网络,不仅可提升其国际话语权,还能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缓冲机制。
最后,作者总结道,应对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印度既不应过度顺从,也不宜直接对抗,而应保持战略定力。印度应避免被动回应每一次“挑衅”,而是推行稳定且具有结构性的互动模式。作者相信,只要坚守原则,同时对务实合作保持开放态度,印度就能不牺牲长远战略目标,安然度过这一动荡时期。“特朗普时代”的外交实践无法依赖个人关系或言辞层面的友好表达,必须立足于切实利益、制度安排与经济实力。印度的破局之道并非与美国脱离互动,而是构建战略平衡。印度需继续与美国开展合作,以自信、清醒的姿态维护其战略自主,在维护主权的同时抓住机遇,以战略定力与战略远见应对不确定性。
(审校:张含睿 编辑:田鑫)
原文于10月24日发布于《印度快报》官网
上一主题: 东盟:印度在不稳定世界中的稳定伙伴
下一主题: 没有了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