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钰译评
8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华出席上合组织峰会的印度总理莫迪。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期印度与中国、美国以及俄罗斯的多边关系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针对这一议题,印度贝内特大学助理教授什雷斯塔·查克拉博蒂(Sreshtha Chakraborty)撰文分析了在“冷战2.0”时代下印度的平衡外交与战略价值。她指出,“冷战2.0”这一表述近期在世界政治话语中的关注度显著上升。这一表述反映出一种观点,即国际体系正再次形成“相互对立的阵营化”局面。然而,与20世纪的传统冷战格局不同,当今的国际秩序具有显著的多极化特征。中等强国和新兴大国并未被动归入某一阵营,它们对战略自主、多元伙伴关系及地区影响力的追求,使“阵营化”局势变得复杂。从这个意义上看,“冷战2.0” 虽保留了“两极对抗”的特征,但其实际格局更趋近于“竞争的多极化”。在这一格局下,印度成为一个关键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其立场选择成为影响全球权力平衡的重要变量。
首先,作者阐释了印度在全球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她指出,印度并非依附于任何一方阵营,因此常被视为全球政治中的“摇摆国家”。从历史上看,印度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战略与防务伙伴关系。而过去二十年来,印度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实现了显著发展,特别是在贸易、技术和防务合作方面。与此同时,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日趋紧张,领土争端、边境冲突以及在亚洲地区的“战略竞争”成为两国关系中挥之不去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复杂性。这种多元化关系赋予了印度非同寻常的战略灵活性。它既可以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保持密切接触,又能避免过度依赖任何单一力量。这种“不选边站”的策略,使印度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了“左右逢源”的有利位置。对美国而言,即便双方在贸易问题上出现分歧,印度的战略重要性仍不容忽视。简言之,作者认为,印度的独特战略定位使其成为新兴全球秩序中维持权力平衡格局的核心力量。
其次,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在当前的多极化世界格局中“摇摆国家”的战略价值。她认为,当前世界格局并非完全回归20世纪的两极对抗格局,而是正迈向一个多极化世界。在这个世界格局中,“摇摆国家”发挥着“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些国家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地理位置和战略自主性,通过在大国竞争间采取“谨慎平衡”的外交策略来影响国际局势走向。印度便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亦属此列。由于“摇摆国家”拒绝被纳入固定阵营,更倾向于维护自身的战略自主性,此类国家使得对抗性集团政治更趋复杂。这一特性使此类国家能够影响谈判进程、议程设置,甚至在地区或全球对抗局势中改变力量平衡。此外,有观点认为,像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类的合作机制作用始终受限,其原因之一在于该机制未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文明特质在塑造国际结盟关系方面的重要性。例如,日本与西方国家在文化、制度和历史维度有着更紧密的联系,这使其成为西方天然的合作伙伴。相比之下,印度代表着一个具有自身独特历史脉络的文明。这虽不妨碍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但会使结盟关系更具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印度并非西方在亚洲的前哨,其外交政策深深根植于自身的文明记忆,包括不结盟、战略自主以及对多极化秩序的坚持。
最后,作者总结道,印度的平衡外交并非单纯是权力政治的产物,深受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文明记忆的影响。在作者看来,地缘政治不能仅靠权力算计来诠释,文明遗产和历史记忆会持续形塑各国的行动方式、联盟选择以及伙伴关系的限度。这正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合作潜力受限、美俄关系缓和受挫,以及印度始终坚持战略自主的原因。印度在“冷战2.0”时代中的战略立场既蕴含着机遇,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一方面,印度的战略自主有助于提高其影响力,确保印度在塑造国际秩序方面拥有不可忽视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印度必须谨慎在大国间保持平衡,不卷入任何一方阵营。对此,作者认为,印度的“摇摆”角色不仅由权力平衡界定,更会受到其文明发展轨迹的影响,其目标在于参与塑造“冷战2.0”权力平衡格局的同时,始终保持自身的战略自主。如此一来,在这个文化记忆与身份、战略与军事实力同等重要的时代,印度很可能会成为全球格局中最具决定性的行为体。
(审校:张含睿 编辑:田鑫)
原文于9月7日发表于《第一邮报》
上一主题: 莫迪访问日本与中国:印度新印太战略的前奏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