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睿译评
2025年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印度。
(图片来源:印度外交部)
2025年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印度期间,双方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作出多项承诺,重申了共同致力于促进“自由、开放、和平与繁荣的印太地区”的承诺,并强调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欧盟于2023年加入了印度"印度-太平洋倡议"(IPOI),Mantraya 战略研究所创始人兼总裁珊蒂·玛丽特·德索萨指出,在印度提出的“印度-太平洋倡议”框架下,气候变化始终是重点关注领域。
首先,作者指出,印太地区的气候合作可成为双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抓手。欧洲与印度城市当前遭遇的热浪及其对生计、经济和区域安全的冲击,进一步凸显了此类合作的必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强度与频率攀升,近年来气候变化与安全之间的关联性已引发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但具体实施层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印太地区作为全球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之一,正面临台风、气旋频发加剧,群岛国家及小岛屿国家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等多重压力。据《2025年全球境内流离失所报告》预测,到2050年该地区或将有8900万人面临流离失所风险。其中,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PSIDS)受气候变化冲击尤为显著,部分岛屿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被淹没或失去宜居性。
其次,作者回顾了欧盟与印度的气候变化合作。双方合作基础可追溯至2016年建立的“欧盟-印度清洁能源与气候伙伴关系”(CECP)。该伙伴关系在巴黎COP21会议六个月后启动,聚焦清洁能源转型、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旨在协同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此后,气候变化始终是历届印度-欧盟峰会的核心议题:2020年第15届峰会上,双方就“2025年路线图”文件达成一致,其中20段内容涉及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或环境议题;2024年,CECP第三阶段(2025-2028年)工作计划获批;2021年,双方官员还专门召开气候变化对话会议。种种迹象表明,气候合作对双方确保地区稳定与全球治理具有战略重要性。2021年,欧盟通过《印太合作战略》,明确了四大合作领域:安全与防务、贸易与投资、气候行动与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与互联互通。2023年5月1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届欧盟-印太部长级会议重申了这一战略,印度作为21个印太伙伴国之一参会,对欧盟参与印太地区发展表示欢迎,体现了各方在区域稳定与繁荣上的共同利益。当前,亟需将合作从理念层面推向印太地区的具体实施。研究指出,在缺乏将欧洲与印度联系起来的区域性机构框架背景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最自然的合作路径,而气候变化合作完全可成为该伙伴关系的核心内容。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PSIDS)的情况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印度基于“东向行动”政策重新关注太平洋岛国,并成立印度-太平洋岛屿合作论坛(FIPIC)。这些国家因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及海洋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生存威胁,同时在可再生能源转型中面临多重挑战。为回应需求,印度已投资太阳能项目,为14个岛国2800户家庭供电;此外,还向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拨款用于提供太阳能设备,并在 2019 年为这些岛国的气候行动项目设立了 1.5亿美元的优惠信贷额度。莫迪总理于2023年访问了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2024年派部长级代表团出席太平洋岛国论坛(PIF)领导人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最后,作者认为,尽管印度已作出一系列承诺,但其实际贡献仍相对有限。通过与欧盟建立伙伴关系,印度可借助欧盟的技术与资源显著增强自身贡献,为合作奠定更坚实基础。此类合作不仅能推动技术转让、气候融资、绿色能源转型与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助于弥合南北分歧,团结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对印度、欧盟、印太地区乃至全球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共同挑战。
(审校:畅爽 编辑:田鑫)
原文于7月4日发布于《外交学人》
上一主题: 印度对华经贸战略必须依赖“有管控的竞争”
下一主题: 美国关税即将到来:印度能否顺利渡过全球贸易风暴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