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爽译评
(图片来源:印度时报)
近日,印度海军发布了海军航空路线图(Naval Aviation Roadmap),确定了海上力量应对印太地区挑战所需的能力与装备。前印度海军准将约翰逊·奥达卡(Johnson Odakkal)撰文指出,该路线图不仅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一份意向宣言。随着美英法部署F-35B/C舰载机,俄罗斯将部署苏-57舰载机,部署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NAMCA)成为印度的战略要务。
首先,作者表示,尽管印度通过“印度制造”和“自力更生”愿景等倡议大力倡导国防本土化生产,但是印度仍与外国航空航天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此举无疑弱化了本土制造商的努力。尤其是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面临着重大挑战。目前,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在战略上已被边缘化,外国供应商往往打着“紧急作战需求”的幌子取而代之。作者认为,虽然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需要解决拖延交付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印度航空航天的未来绝不能外包给美西方国家或俄罗斯供应商,与外国供应商的临时合作方案不能演变成长期依赖。例如,印度引进的米格-21战机频繁出现安全问题,授权生产的苏-30MKI战机却未能获得关键技术,这导致印度在零部件和系统升级方面完全依赖俄罗斯。尽管“阵风”战机的成功交易为印度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战机,但该战机的供应链仍牢牢掌握在外国手中。鉴于此,印度需要全力推动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取得成功,否则这种“临时”依赖极有可能转变为永久性的依赖。
其次,作者指出,印度的解决之道在于重组本国航空航天产业,避免继续依赖外国制造商。具体而言,一是改革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聚焦于研发和设计环节,进而突破生产瓶颈。二是推动塔塔先进系统公司(Tata Advanced Systems)、拉森图博(Larsen & Toubro,简称L&T)和马恒达航空航天公司(Mahindra Aerospace)等印度私营巨头在增效和创新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是设立专门的海军航空研发部门,确保第五代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不会沦为“空军版本先行,海军版本后补”的项目。四是研发国产“卡弗里”发动机势在必行,这将有助于印度不再依赖通用电气F414等外国发动机。作者强调,任何与外国的合作都必须包含真正的技术转让(ToT),而非仅仅是获得组装权。印度过去的国防交易模式往往导致大部分技术仍被外国掌控,如果技术转让协议不涵盖核心航空航天技术,那么这些协议只会加剧印度对外的依赖程度。
再次,作者认为,印度在导弹和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功,为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的发展提供了范本。尽管国际社会上存在诸多质疑,但“布拉莫斯”导弹依然取得成功,这证明了真正的技术共享完全可以实现联合开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独立完成的“月船”(Chandrayaan)和“火星飞船”(Mangalyaan)项目,使印度不依赖西方力量跻身于世界领先航天大国之列。印度如果能够独立掌握航天和导弹技术,那么也完全有能力完成隐身舰载战斗机开发。作者进一步展望了第五代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的发展路线图。第一阶段是2025年至2030年,重点强化航空航天生态系统。此阶段印度需要聚焦于构建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所需的基础架构和专业能力,划拨专项资金,组建海军航空研发部门,确保航空工程师与航母作战专家直接合作,加快研发国产发动机。第二阶段是2030至2035年,完成首批原型机与航母试验。此阶段“维克兰特”号和“维沙尔”号将作为试验场,确保第五代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与印度的航母完全兼容。第三阶段是2035至2040年,实现最终作战部署。在最后阶段,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将被引入印度海军的前线作战中队。到2040年,此类前线作战中队将部署在印度的航空母舰上,这将标志着印度在海军航空领域实现自力更生。这一阶段印度还将逐步淘汰进口海军战斗机,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除了国内部署外,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还将为印度创造出口机遇,促使印度成为先进舰载战斗机的全球供应商。作者乐观地预判,未来印度的航空航天工业完全有可能在全球防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作者总结道,印度必须在“成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导者”和“永远依赖外国供应商”之间做出根本性抉择。面对现成进口解决方案的诱惑,印度必须坚定地致力于本土创新,国产先进中型战斗机绝不能成为一个披着“印度制造”外衣的进口项目。实现海军航空自主的道路充满挑战,但这是印度唯一的选择。
(审校:段染 编辑:杨倩)
原文于2月23日发布于《第一邮报》官网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