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染译评
(图片来源:新华社)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的邀请,尼泊尔总理奥利于2024年12月2日至5日访华。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该框架下的融资模式为“援助融资和技术援助”。根据这一模式,尼泊尔将以赠款和技术转让方式获得中国的援助。该框架下的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条款,双方将在框架内围绕各项目的细节内容进行谈判。鉴于以上情况,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奥利访华期间达成的多项协议是尼泊尔政府亲华立场的有力证明。对此,尼泊尔学者苏丹·库马尔·奥利、索拉夫·拉吉·潘特撰文指出,印媒对于奥利政府亲华立场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报道应得到纠正。
首先,作者分析了尼泊尔同中印这两大邻国的经济联系。对于尼泊尔来说,中印两国对其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尼泊尔中央银行202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尼泊尔与印度、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分别达到尼泊尔外贸总额的62.3%和18.3%。截至2024年6月,尼泊尔已成为印度第17大出口目的地,比2014年的第28位有显著提升。此外,中印两国也是尼泊尔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贡献者。这些因素不仅凸显了尼泊尔与其两大邻国关系的多面性,而且体现了尼泊尔在贸易等领域对中印两国的依赖。作者指出,在加强同两国经济联系的过程中,尼泊尔也面临特定挑战。例如,因为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尼泊尔与中印两国的贸易逆差巨大。同时,由于尼印边境的开放,来自印度的劳动力和廉价商品的输入也将对尼泊尔发展国内生产带来挑战。作者认为,尼泊尔政府在加强同中印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在努力克服上述问题,印媒也应正视尼泊尔在平衡同中印两国经济联系时面临的风险与收益。
其次,作者还分析了印媒炒作的奥利政府“亲华叙事”。作者指出,多位印军退役将领、研究者和前外交官声称,中国与尼泊尔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利用尼泊尔对印度进行战略反制的举措。例如,印度分析人士和媒体声称,中尼铁路项目是是一项“战略性工程”,旨在使中国的交通设施途径尼泊尔直抵中印边境,以便在未来潜在的中印边境冲突中提升中国军队的后勤能力。由此,印媒推断尼泊尔正在成为一个“亲华国家”。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过去,中国在尼泊尔资助了多个合作项目,但没有一个是针对印度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中尼公路虽然在当时被认为具有“战略性”,但这条公路网从未被用于侵犯印度利益。相反,这条公路促进了跨境互联互通,扩大了印尼中三国之间的贸易,使印度商人受益。作者强调,尼泊尔始终坚持在不损害他国利益的情况下发展和邻国的关系。然而,印媒有关尼泊尔的“亲华叙事”歪曲了尼泊尔的意图。受到这种错误叙事的影响,印度的分析人士和政客开始更多地从大国战略视角看待尼印关系,偏离了原有尼印特殊关系的发展道路。作者认为,尼印特殊关系根植于《吠陀经》、《奥义书》、帕斯帕提那神庙等两国共有的文化遗产。印度媒体和分析人士必须认识到宗教和社会文化联系对于尼印关系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的“亲华叙事”。
最后,作者指出,尼泊尔近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同中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举措展现出了尼泊尔政府对自身利益的理性判断。尽管尼泊尔共产党的某些分支与中国关系更密切,但这并不影响尼泊尔政府与两大邻国发展平衡关系,且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和优先事项。作者认为,印媒的错误报道不仅是一种获取流量的做法,也表明尼印两国领导层之间仍存在信任赤字。为消除信任赤字,两国应通过智库交流、高层对话和商界往来纠正对尼泊尔政府立场的错误叙事。
(审校:畅爽 编辑:杨倩)
原文于1月16日发表于《辨喜国际基金会》官网
上一主题: 特朗普效应:2025年印度会顺应中印关系解冻吗?
下一主题: 特朗普上台后,印度面临的挑战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