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染译评
(图片来源:路透社)
今年8月,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因国内政治动荡宣布辞职,引发了对印度周边政策的广泛讨论。分析人士批评印度在对外关系中过于依赖一个外国政党或领导人。对于此观点,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希瓦穆蒂(Aditya Gowdara Shivamurthy)指出,尽管印度历来更愿意与友好的外国领导人和政党合作,但近年来也缓慢而谨慎地接受了实用主义立场。最近,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印度外长苏杰生访问斯里兰卡等外交举措都表明了这一趋势。在邻国优先政策的基础上,印度已经开始与不太友好的政权、政党和领导人接触,并推动互联互通,以增强外交影响力,促进本国利益。
首先,希瓦穆蒂强调了保持与外国政治实体的友谊对于印度外交的重要性。分析人士主张一国的外交政策应由利益而非私谊决定,这种观点通常被用来批评印度对其邻国的某个特定政党或领导人身上投入过大的情况。对此,希瓦穆蒂指出,印度与特定政党或外国领导人合作的热情是由本地区的政治现实、共有历史和民族情感共同决定的。在一个高度分裂的次大陆上,地区安全架构并不健全,这迫使印度需要与那些有能力且没有反印情绪的政治实体推进合作。在过去,印度在对外关系中很大程度上把赌注押在了自己的“朋友”身上,这也强化了印度的“老大哥”角色,使外界认为印度对邻国进行过度干预。这些观点在2014年实行的邻国优先政策中仍然得以延续。即使在今天,印度继续与对印度有信心的外国党派密切合作。在持续出现反印运动、中国投资影响力增强的南亚地区,这些政治实体继续协助印度维持稳定的周边关系。因此,印度近年来显著加强了与友好政党的合作。例如,印度政府在2015年因马尔代夫前总统纳希德(Mohamed Nasheed)被判监禁而取消了对马尔代夫的国事访问。最近,印度政府也迅速接纳了去职后的哈西娜。尽管这种做法遭到了批评,但也向外界传递出明确信息,即印度政府将对友好的政治实体予以坚定支持,因为这有助于促进实现印度的利益。
其次,希瓦穆蒂指出,近10年印度也开始了与反印度、亲华甚至损害印度利益的外国政党和领导人进行接触,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印度意识到,大棒政策、过度干预邻国内政会使周边国家远离印度。第二,印度明白,中国已经是南亚地区合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过去20年里,中国在经济合作方面扮演了印度的“替代者”角色。第三,印度意识到,亲印政府并不总能促进印度利益。邻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和政治利益,这些将继续影响他们的外交政策。此外,希瓦穆蒂指出,印度这种务实的接触也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外国政府、党派或领导人必须尊重印度的“红线”,在执政时尽量缓和国内反印情绪。最重要的是,印度与这些实体接触时不应影响印度与其他对印更友好实体的交往。印度与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BNP)的互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例如,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会见了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的卡莉达•齐亚,尽管在她的领导下,印孟双边关系触底。2017年,巴基斯坦民族主义党代表团访问了印度,2023年,巴基斯坦民族主义党领导人会见了印度驻孟高级专员。除了以上互动,印度与该党派没有进一步接触。最重要的是,印度不希望与该党派的关系引发哈西娜不满。直到哈西娜辞职后,印度政府和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的交往才开始“打破僵局”。
再次,印度将互联互通和地缘经济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以增强其外交影响力。长期的经济投入使新执政的不友好政府也不得不与印度开展合作。印度目前正在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缅甸开展公路、航空、港口、铁路连接和电信方面的100多个建设项目。在其中一些国家,印度还提供赠款、金融援助和低息贷款,以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发展愿景。除此之外,印度还对邻国的敏感问题表现出关切。最近,印度从马尔代夫撤出军事人员,并用文职人员继续提供援助服务。印度甚至同意为马尔代夫水文工作提供技术援助,即便马尔代夫政府对印度科考船前往马尔代夫持保留态度。印度的经济增长对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溢出效应,使周边国家对地区互联互通产生了乐观情绪。不丹的格列普特别行政区、斯里兰卡陆桥和港口建设、尼泊尔的水电出口,以及孟加拉国铁路连通性建设,都是这种乐观情绪日益高涨的例证。印度的经济增长也使邻国意识到,印度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太大,任何大国都无法取代它。这种乐观情绪推动了地区互联互通发展,使周边国家确信应与印度保持合作。
最后,希瓦穆蒂指出,近年来,印度的“务实接触”动向主要表现为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和互联互通,要求邻国政府对印度的“红线”和核心关切基于最基本的尊重。印度“红线”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周边国家对华合作对印度安全的影响。然而,考虑到共有历史、政治现实和民族情感等因素,对于其他南亚各国政府来说,在上述问题中向印度作出承诺有时很艰难。希瓦穆蒂认为,中国对南亚国家合作的深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对印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现在的印度仍然更愿意与友好的政治实体合作。希瓦穆蒂指出,印度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务实接触”,取决于非友好政治实体是否具备遵守印度“红线”的能力和意愿。考虑到地缘政治现实,希瓦穆蒂认为周边国家在对印合作中的党派之争将继续存在,印度的最优选择就是利用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努力来减轻党派之争的负面影响。
(审校:畅爽 编辑:杨倩)
原文于10月18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debating-partisanship-in-india-s-neighborhood-first-policy
上一主题: 印非伙伴关系的重点领域
下一主题: 印韩美三国在印太地区的新角色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