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让世界读懂中国开放决心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5日 浏览量:1901

晋玉


auto_1423.png

 (图片来源:博鳌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26日拉开序幕,本着促进和深化亚洲地区内和亚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的意图,本次年会以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为主题,强调在达成同舟共济共识的情况下,通过对话、合作与共同行动实现共同发展。开放是增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身体力行,不懈追求的目标。329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借助博鳌论坛这个平台,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的决心。

 

一、本次论坛的背景

美国彭博社的报道指出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提供了观察中国落实对外开放承诺进展的窗口。”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人无信则不立,为交出令世界满意的答卷,为履行自己的承诺,中国在这一年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并为其落地实施做出了众多努力。

首先我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20186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先是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该负面清单取代了2017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虽然清单条目由原本的63条减至48条,但在22个领域加深开放力度,推出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金融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基础设施领域、文化领域等多个行业按照自身情况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制造业基本实现开放,汽车行业、船舶行业、飞机行业等部分实现取消外资限制;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准入也得到放宽。

2018630日,我国又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该负面清单在全国负面清单开放措施基础上,在更多领域试点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该负面清单仍沿用说明+列表的模式,条目由2017年版95条缩减至45条。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除与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一致的开放措施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种业、油气、矿产资源、增值电信、文化等重要领域提出了新的举措,进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负面清单口径方面,也对标国际规则,增强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0193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下文简称外商投资法),取代原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下文简称外资三法),是新时代我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的重要举措。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在20193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的说明,该法在遵循和体现突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外商投资的主基调坚持外商投资基础性法律的定位、坚持中国特色和国际规则相衔接坚持内外资一致这四个重要原则的基础上展开立法工作。其中突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外商投资的主基调这一原则生动地表明了我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该草案分为6章,包括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41条。主要包括界定外商投资、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管理外商投资这四个内容,与之前的外资三法相比,该法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确保了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公平竞争环境,强调了对外商投资的知识产权保护。

除以上外商投资事前审查层面的开放政策之外,过去的一年,我国为全面、高水平的开放,在事后监管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同样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如放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外资股权比例及经营业务限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实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模式,缩减负面清单,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以上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外商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优化了中国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78位上升到了46位,一年跃升32位。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2019年度报告》也指出在商业行政效率方面,随着中国政府实施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行政权力下放和审批制度改革,中国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度商业行政效率竞争力处在第18位,较2017年度上升了5位。

 

二、本次论坛所做出的承诺

在主旨演讲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再次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将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信号。同时,在演讲中,李克强总理划定了新一年中国开放的诸多新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制定外商投资法相关配套法规,废改与外商投资法相抵触法规。李克强总理表示,我国将全面开展与外商投资不相符的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于年底完成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以细化外商投资法确定的主要法律规定,形成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则确保外商投资法的顺利实施。

第二,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有,6月底之前,再次修订发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条目,扩大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对外开放;我国将全面落实非禁即入的管理制度。

第三,持续扩大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具体来说,中国将有序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解除对外资证券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单独限制,放松征信、信用评级服务、银行卡清算和非银行支付的准入限制;进一步便利外商投资企业举办创业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完善有利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境内企业的相关规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出台相关政策,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和交易中国债券创造便利条件。

第四,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将通过专利法修正案确定侵权假冒者严惩制度,通过外商投资法明确不得使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规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此外再加上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畅通政府与外商沟通协调渠道等手段切实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

 

三、中国持续深入对外开放的影响

无疑博鳌论坛为中国向世界展现开放的决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国出台以外商投资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改革创新外商管理机制等措施无不意味着中国将以更大的力度、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以中国经济的巨大体量,其所做出的改变,亦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中国而言,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不可分割。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短则短、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加强公正监管等举措预示着中国国内市场吸引力的提高,意味着国内市场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

对亚洲而言,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发挥了对外开放的带头作用。大多数亚洲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是亚洲各国实现发展的最优选项,而对外开放正是加强合作的基础。中国近些年来加强对外开放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开放合作的道路上一马当先,着力打造开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努力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障碍,推动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充分承担了大国责任,为亚洲其它国家的开放合作提供信心和经验。

对世界而言,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无疑是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重大打击,有利于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及贸易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此外,中国的开放也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不仅作为发动机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也成为减震器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长久来,中国对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贸易安排持积极开放态度,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主动开放,与各国对接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更加深度参与全球经济,这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机制整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为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BFA: to Show China’s Determination for Opening-up

Jin Yu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oao Forum for Asia (BFA) Annual Conference 2019AC2019took place on March 28, 2019. LI Keqiang, Premi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at the Opening Plenary of AC2019 and highlighted the determination of China to open up. As mentioned in the speech, China did and will continue to launch a series of laws and policies and take lots of measures to make China more open with great determination. As a result, not only China itself, but also the Asia and the World would benefit a lot from China’s great efforts to become more open.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