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图片来源于:BBC中文网)
2月13日,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接受媒体专访称,亚投行预计2019年再批准40亿美元贷款,约为前三年75亿美元放贷总额的近一半。他同时表示,亚投行将通过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动员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新途径,亚投行自筹建以来一直通过发放主权贷款平衡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资金的供需杠杆,今年也将继续丰富融资渠道,集中推进重点领域的项目。亚投行的发展不仅将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的一体化,也将深刻影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未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拓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途径
亚投行作为新型的多边开发性银行,是“南南合作”的新代表,拓展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下的融资渠道。与其他国际开发性银行一致,亚投行的运行是以股东国家或机构的信用为基础,在全球债券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获得可持续的长期资本。但是,亚投行的融资模式区别于世行、亚开行等传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相较而言,传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一般属于南北合作,发达国家是资金来源国,发展中国家是资金的受援国,发达国家通过多边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贷款。而亚投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储蓄来源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储蓄余额高于其他地区,外汇储备也居于世界前列。在亚投行这类新型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框架下,银行股本投资及储蓄盈余可以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良好流动,避免金融资源的浪费。
在如今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已不能满足亚洲国家的资金需求,而亚投行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有评论曾对亚投行的资金质量产生怀疑,认为其资金来源的大多数主要成员的信用评级较低,可能会降低项目资金的质量,进而对机构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实际上,这一问题在宏观和微观双重层面的实践中已经得以化解。从机构内部来说,亚投行将凭借所有者权益和可随时催缴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后者在数额上大于前者,同时中国的主权债券评级是相当高的,中国承诺出资50%对于亚投行的信用评级将有着积极影响。在2017年与2018年,亚投行均获得了三大评级机构最高的信用评级。从外部资金供给来说,现有的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依其设定宗旨,各有投资侧重领域和区域,而且还存在着贷款“国际标准”高、贷款发放率低等问题。根据亚开行的数据,目前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需基础设施投资约为8000亿美元,每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平均达1.4万亿美元,而亚开行所能提供的贷款不超过1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亚投行作为专门针对亚洲基建市场的融资机构,其设定宗旨与投资区域的专一性缓解了市场的巨大资金需求。
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
亚投行在今年1月的首份旗舰报告(《2019年亚洲基础设施融资报告》,以下简称“融资报告”)中指出,在市场不稳定和经济增长下降的时期,包括促进贸易、市场一体化和绿色能源分配的联系在内的跨境基础设施是必要的。亚投行正在调整发展航向,以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困难时期的基础设施融资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亚投行将更加丰富融资来源,使投资链条更加多样化。目前,亚投行的项目中,私人部门参与投资的资金比例大约占20%,其中不少是投资其他机构管理的基金。在整个亚洲基建投资市场中,私人部门投资总额自2017年开始有所下降。融资报告承认,亚洲地区过去三年在动员私人资本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近日,亚投行正在建立一支5亿美元的基金,该基金旨在将基础设施作为一种资产类别,深化亚洲可持续的债务资本市场,由此挖掘私人资本投资的最大潜力。融资链条的多样化有利于推动开发性金融、政府财政与社会投资的融合发展,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融资链条中。
另一方面,根据融资报告,亚投行还将在如下两个领域进行部署,兼顾公共和私营部门项目。在交通领域,亚投行将重点为经济上可行的战略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亚投行将重点帮助成员国投资宽带等以互联互通为重点的项目。这两类基础设施项目均属于私人部门较少进入的中长期项目,常常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但是,这类项目往往具有外溢性,能够产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双重效应,可以看出,亚投行的部署是本着民生思想,旨在从长远方向维护亚洲稳定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8年底,亚投行已经批准13个成员75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覆盖交通、能源、电信、城市发展等多个基础设施领域,金立群称,2019年工作重点将更多倾向投资运营。亚投行资金投入所产生的杠杆力量巨大,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与国际影响力也必将是深远的。
三、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多极演进
主流观点认为,亚投行将在更大程度上对世界金融体系做出补充性调整,这种调整有别于以往其他国家为谋求世界霸权地位而进行的主导型变革。对既有体系的补充性调整,需要更为精巧的制度设计,以及更为持久的努力。从既有业绩和未来计划来看,亚投行既积极建设创新型管理制度,发挥新制度的优越性,又不断加强同传统金融机构的交流,深化全球金融治理的合作。在中国的首倡下,亚投行正用自己的力量推进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演进。
当前,世行、亚开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在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形成固定的话语体系,这种体系不利于更多国家利益诉求的表达。在人员配置方面,两行长期由美、日籍人员担任行长,极易产生“代理效应”,使得机构的贷款供给与实际金融需求不相匹配。在投票权方面,亚开行和世行票权前十名国家有七名均为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在亚开行和世行的投票权分别为12.71%和16.39%,日本在这两行的投票权分别为12.80%和7.07%,两国均占据投票权前两名。而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两行的投票权达到了5.46%与4.57%,皆排名第三。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机制本身属于国际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尽管中国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占比仍然畸轻,这种结构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声的。而且,在欧美国家主导的信用评级体系下,世行、亚开行为维护最高的信用评级,资金杠杆率均低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难以有效满足庞大的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需求。
相较于世行与亚开行,亚投行的内部制度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更有利于弱势国家利益诉求的表达。首先,在现行的国际政治框架下,亚投行的股权结构更为平衡合理,金砖五国合计拥有48.45%的股权,远高于其在世界银行的14.03%的股权。其次,亚投行的内部决策机制更公平。亚投行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决策需要2/3成员国同意和75%的投票支持,并设立无报酬、非常驻董事会来对银行运作加以监管。我国目前在亚投行拥有29.78%的股权与26.06%的投票权,但并不拥有一票否决权。诚如金立群所言,“中国在亚行作为第一大股东,是根据亚洲地区中经济体量确定的,中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将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是担当。”最后,亚投行人事任免更现代化。亚投行采用“21世纪的管理结构”,由专业人士负责银行运作,高级管理层的任命将根据能力而非政治联系。亚投行的制度设计广为外媒所称道,这些有着良好实践的新制度也必将产生“传导效应”,影响其他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机制改革。
另外,亚投行从筹建到发展均加强同传统国家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注重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在筹备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和世行行长金墉均表示与亚投行开展合作的计划。亚投行与亚行的行长也同意为了促进亚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而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共同融资、信息分享等方面的合作。在亚投行截至2018年年底的30余个项目中,与世行等多边机构联合融资项目占60%。这种合作与交流也充分体现了传统金融机构——包括潜在的同业竞争者——对亚投行的认可。
亚投行与金砖机制、东亚“10+3”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一起构成了中国推动国际金融合作的四大制度平台。在亚投行成立的三年内,成员从57个增加到93个,其发展规划也受到全世界的重点关注,也正是这种关注,才能“倒逼”亚投行自身持续进行完善。尽管如今国际政治形势波诡云谲,传统国际金融体系仍具有强大的惯性,但是中国正以自己的行动推动亚洲一体化,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朱杰进,艾敏.“与对手合作”:中国与世界银行在筹建亚投行中的合作[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7,(2):52-67.
[2]詹树.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中国财政,2017,(8):70-73. DOI:10.3969/j.issn.1007-578X.2017.08.027.
[3]李晴.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制度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8,(9):161-167.
[4]亚行与亚投行就确定联合融资项目合作达成共识[J].国际融资,2015,(11):71-71.
[5]刘东民,高蓓.亚投行:发起、运营与挑战[J].中国财政,2016,(3):20-23. DOI:10.3969/j.issn.1007-578X.2016.03.008.
[6]王惟晋.亚投行对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结构性影响——国家能力排序的变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166-179.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4.017.
[7]陈燕鸿,杨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定位: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5,(3):5-13. DOI:10.3969/j.issn.1000-114X.2015.03.001.
[8]祁威威.亚投行在当前金融体系下的机遇和挑战研究[J].中国商论,2016,(5):100-103. DOI:10.3969/j.issn.1005-5800.2016.05.035.
The AIIB: Financing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Asia is well underway in 2019
SUN Li
Jin Liqun, President of the AIIB, said in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media on February 13 that the AIIB expects to approve another 4 billion dollars of loans in 2019, which is about half of the 7.5 billion dollars of loan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He also said that the AIIB will mobilize private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hrough various innovative solutions. As a new way of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Asia, the AIIB has been balanc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leverage of infrastructure funds in Asia by issuing sovereign loans. In 2019, the AIIB will enrich financing channels and focus 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key areas. Its development has not only promoted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but also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overnance system.
上一主题: 五核国北京会议:释放国际安全问题的重要积极信号
下一主题: 博鳌:让世界读懂中国开放决心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