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14
董哲
(图片来源:龙讯财经)
2017年3月14至15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以下简称智利峰会)在智利举行。应太平洋联盟轮值主席国智利邀请,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殷恒民大使将率团出席此次会议。一同参会的还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签约国以及韩国和哥伦比亚。近期,TPP由于美国的退出面临极大危机。结合这一背景,TPP的前景与相关成员方的未来前进方向,极有可能成为此次智利峰会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美国退出导致TPP危机
TPP前身是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2009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奥巴马认为,美国参与TPP谈判将促使一个高标准、涵盖多领域和大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的诞生。这一协定将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创设后WTO时代的新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TPP因为美国加入而声名鹊起,引起全球关注。
2016年2月,TPP谈判各方最终就TPP文本达成共识,并在新西兰奥克兰正式签署协定。根据TPP文本第三十章“最终条款”章节第30.5条“生效”条款的规定,TPP的生效条件采取否定式递进选择模式。若TPP所有12个成员国均批准的情况下,协定将于所有国家批准协定的书面通知到达协定保管方新西兰的60天后生效。若12国在自签署TPP文本之日开始两年内未能全部批准TPP,则生效条件放宽到6个创始签约方的批准即可,不过协定同时要求这6个签署方的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须达到全部创始签署方GDP的85%。根据IMF于2014年发表的2013年各国GDP统计,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三大单一国家经济体,美国和日本均拥有阻止TPP生效的能力。
TPP的生效危机也由此而来。在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理念指导下,其在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三天就签署了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启动美国退出TPP的进程。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美国加入和力推而变得炙手可热的TPP,也随着特朗普走马上任并退出TPP而逐渐降温。这一“群主退群”行为导致TPP推进陷入僵局,使诸如日本、新加坡等在内的其他TPP成员陷入恐慌。TPP由此面临美国参与谈判以来的最大危机。
二、中国选择及其与TPP的相互影响
在以上背景下,中国应智利邀请参加此次智利峰会。根据智利外交部国际经济总司司长宝琳娜·纳萨(Paulina Nazal)之前的表态,此次峰会将是非常开放的,其目的在于重新确认我们近年来关于区域内经贸增长和开放的策略是否仍然正确。由此可见,此次会议将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于如何应对美国退出给TPP的未来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TPP危机之下利益相关各方的未来前进方向。中国的经济体量,则决定了中国参与会议讨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中国与TPP可能的互动关系仍出于起步阶段,且中国不会也无法以TPP成员的身份直接参与峰会中与TPP相关的话题,而只是以旁听者的身份列席相关会议。因此,媒体和民众之前奔走相告的“新群主驾到”说法,尚存在一定疑问。不过,公众对于该问题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的期望。未来,从策略上看,中国的选择既可以是直接参与并重新启动TPP,也可以是与TPP建立长期有效对话机制。
第一种选择是重新启动TPP的最佳方案。作为体量与美国最为接近的单一国家经济体,中国显然是弥补美国退出后TPP空缺并重启TPP的最合适选择。也因为这个原因,澳大利亚、智利等TPP成员国向中国发出了橄榄枝。中国目前正在推进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近期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所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均瞄准高标准的贸易投资待遇,这与TPP的诸多高水平待遇不谋而合。因此,在现在的情况下,中国加入TPP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利益以及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大势相一致。
不过,3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的表态,表明了中国对于这一选择的谨慎态度。华春莹表示:此次智利峰会并非媒体所报导的TPP会议,中国对于TPP问题的立场也并未发生改变。中国原则上对于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的贸易安排均持积极开放态度,同时也主张有关自由贸易安排之间应该相互促进,防止出现“碎片化”,更不应将此类安排政治化。
以上中国对于TPP的一贯立场,说明了中国加入TPP的最大障碍——TPP中的政治与地缘因素。这也是美国为中国等新兴国家量身打造的维持TPP封闭的有效障碍,具体包括了环境、劳工、反腐败等“二十一世纪议题条款”以及全新争端解决机制等诸多条款。这些充满政治考量的条款将是中国加入TPP后的巨大挑战。
不过,在美国退出TPP的情况下,中国似乎不应该在面对这一天赐良机之时畏葸不前。中国如果能够在美国主导力量缺失的情况下加入TPP,联合TPP现有成员中对华友好的成员,修正TPP中不利于中国与全球经贸发展的政治条款,并居间协调大量区域贸易投资协定带来的规则碎片化问题,从而推动真正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那么以承受一定风险与挑战为代价加入TPP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此外,第二种选择——即与TPP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而不是直接参与TPP,则是相对稳妥的方案。在中国已经在推进RCEP谈判的情况下,以包容开放的RCEP来吸收包括目前TPP中非RCEP成员在内的其他成员,并在各方就RCEP等区域贸易投资协定达成一致后继续谈判与TPP中的非政治性贸易投资条款相近的高标准待遇。由此可见,第二种选择对中国来说稳妥安全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吸引力,但也将令中国失去对TPP可能带来困局进行破局的良机。
三、中国参加智利峰会的意义
中国参加智利峰会,很可能将“旁听”TPP相关议题讨论,并在短时间内建立与TPP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因此,中国此次参会的重要意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参会是继一带一路之后,中国勇于承担时代责任、致力于促进全球发展的又一例证。由上文可知,此次峰会目的在于重新确认近年来关于区域内经贸增长和开放的策略是否仍然正确,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退出TPP给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化所带来的严重损害。若中国参与这次峰会的过程中能够列席与TPP相关的讨论,对于探寻TPP前景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未来前进方向将大有裨益。中国的参与也有助于将TPP由之前美国主导下的政治性与工具性的协定转变为类似RCEP的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协定,让经济问题去政治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球经济发展。如果中国的努力实现,必将有力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为建设亚太开放型经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贡献。
其次,中国参会有助于中国与TPP间沟通机制的建立,从而帮助中国深入了解TPP成员国的利益需求,也有助于中国维护周边地区地缘局势的稳定。虽然目前中国的“旁听”未能达到民众心中取代美国成为TPP“新群主”的期待,但是此次峰会仍是中国首次参加涵盖TPP议题的高级别对话,能够帮助中国建立与TPP之间的有效沟通对话机制。这一沟通机制有利于中国深入了解相关TPP成员的利益需求并将其运用于诸如RCEP等高水平贸易投资协定谈判中,为未来RCEP的扩容以及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美国退出之后的TPP,在日本、新加坡等成员的操作下仍具有相当程度的政治性。中国与TPP沟通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中国了解TPP在相关方面的最新动态,对中国维护周边地缘政治局势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参会有利于中国参与新时期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而逐渐消除之前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公平现象,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由于之前西方国家把持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导致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诸多不公平待遇。其中最典型例证即为中国先后在“复关”和“入世”谈判中受尽刁难,并且最后以承担《中国入世议定书》等大量超WTO义务(WTO-Plus Obligations)的沉重负担为代价,才得以加入WTO。而美国、日本等国谈判的TPP似乎又是另一个“高水平WTO”的把戏:如果中国未来意图加入,那么将付出高昂代价。因此,在美国退出TPP,中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主导新时期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机会之时,中国应当有所作为。参与此次峰会能够帮助中国把握这一宝贵机会,以TPP沟通机制为突破口推动全球经贸规则的重构,并以此维护包括自身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法专业2016级博士生)
上一主题: 中欧关系的风险与中国的作为
下一主题: 中俄“准联盟”应对萨德正当其时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