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
申晨
(图片来源:搜狐网)
2017年1月13日,奥巴马卸任前7天,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FinTech框架》(A Framework for FinTech)的白皮书,提出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的6大政策目标和评估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10项重要原则框架。白皮书是未来公私协作的路线图,其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维护也延续了奥巴马政府的一贯政策。特朗普上任后,是否会彻底变革上一届政府的政策我们难以预料,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发挥Fintech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仍将被新一届政府视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一、如何理解Fintech
Fintech(FinTech/Fin 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合成词,通常指代应用于金融服务的科技创新。2016年中下旬,Fintech一词开始活跃于中国的金融业界,它被广泛认为是继“互联网金融”之后一个新的行业突破口。实际上,在英美等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Fintech已经成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其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Fintech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账本等现代科技为支撑,正在对整个金融行业乃至实体经济进行颠覆式的革新,是激发现代经济活力的强劲催化剂。对于其实质内涵和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从内容上看,Fintech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互联网保险等传统金融工具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并以比特币、区块链、机器人智能投顾等革新性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业务模式为其重要特征。这些创新领域不仅能够全方位提高金融效率,还能通过透明度增强和大数据分析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第二,从参与主体上看,Fintech突破了传统行业边界,囊括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以及为金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科技公司,三者互为支撑、共同协作,利用各自优势展开实现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产品多元化、金融模式多样化的创新金融活动。此外,各国的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也正在以一种协作姿态加入到Fintech的创新活动中,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主体。Fintech内容之广泛,参与主体之众多,决定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将是空前的。
二、如何看待白皮书
奥巴马政府为重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力推创新产业发展,Fintech即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小企业管理局、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内的行政部门与行业利益相关者一道,通过项目、信息咨询(RFIs)、白皮书、技术支持和研究以及非正式对话等形式展开深度合作,形成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FinTech框架》总结了部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目标和行动原则,展示了奥巴马政府对创新金融活动的积极态度。
白皮书所指的“Fintech”涵盖范围较广,包括所有对支付、融资、保险、合规、存贷款、投资管理等金融活动产生影响的科技创新。2016年4月Accenture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在Fintech领域的投资总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尽管如此,白皮书认为美国政府仍要密切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动向,以进一步发掘其巨大潜力,继而提出了六大政策目标,分别为:培育积极的金融服务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拓宽安全、经济和公平的融资渠道;加强国内外普惠金融和财务健康;应对金融稳定风险;进一步搭建21世纪金融监管框架;保持国家竞争力。
与政策目标相匹配,白皮书提出的十项原则声明构成了一个可供决策者和监管者用以考察、管理和评估Fintech生态系统的框架,创新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通过该框架来了解如何打造一个运转良好、包容性强的金融系统,并以此检视自身产品和服务。其具体包括:广泛思考金融生态系统;以“牢记消费者”为出发点;促进安全的金融普惠和财务健康;认识和克服潜在的技术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努力实现互操作性以及协调技术标准;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为首任;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效率和有效性;保护金融稳定;继续并加强跨部门合作。
不论是政策目标还是原则框架,白皮书在具体阐述中始终抓住“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公私协作”这两个精神内核,这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总结出来的深刻认识,也是顺应Fintech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够“不计前嫌”,大方接纳白皮书中的建议,那么美国或许会成为一个对Fintech企业极具吸引力的国家。
三、如何把握下一个风口
目前,Fintech已经被许多国家视为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繁荣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契机。英国的Fintech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其首推的“监管沙箱”项目恰逢脱欧良机,摆脱欧盟法束缚后将大显身手。美国政权交替变数重重,但上述白皮书的参考价值不容小觑。尽管中国在Fintech领域起步较晚,但是由于监管政策较为宽松,为该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根据Accenture的报告,中国针对Fintech的投资占亚太地区总量的45%,居地区首位。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发起成立了全球区块链理事会(GBBC),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在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口子已经缩紧,业界开始将Fintech作为金融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智能投顾、区块链等预计在最近两年将大批量进入金融生态系统发挥作用。这一新业态给中国提出了挑战——如何保障欣欣向荣的Fintech不被“玩坏”?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决策者和监管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其一,以金融消费者利益为出发地和落脚点,妥善设计和实施监管目标。在传统的监管框架中,最常提及的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这种表述背后的思维模式是将消费者置于金融市场的末端。Fintech的去中介化使得创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相互作用模式,这就将消费者推向金融市场关系网的中心。相应的,监管也需要转换思维,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拓宽金融市场的进入渠道,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同时,Fintech以高科技为依托,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兴技术面前,金融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要求创新企业能够为其提供安全、透明、便利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使消费者获益和保护消费者应当成为并行的监管目标。
其二,积极促进监管机构、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创新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Fintech更新换代的频率极高,新技术投入使用以及现有技术应用于新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产生的技术漏洞或外源攻击等风险会严重威胁金融稳定。为此,需要监管机构、其他政府部门和创新企业之间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信息公开等方式识别和减轻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共同维护金融稳定。此外,由于Fintech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正在成几何级数地发展变化,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趋势。释放Fintech的创新红利需要一个较为宽松的,适度突破现有法律法规框架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又要确保不触碰监管底线,不违反国际法的相关要求,这需要监管部门会同相关政府部门和创新企业共同开发新型监管工具以灵活稳妥地应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发展态势。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法专业2015级硕士生)
上一主题: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国智慧助力全球发展
下一主题: 变数与定数: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走向及应对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