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8
孟亮
(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2016年12月19日,李克强总理会见挪威外交大臣布兰德,王毅外长同布兰德举行会谈。随后,中挪双方发表声明,宣布中挪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意味着中挪两国关系,历经六年龃龉,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一波三折:中挪关系发展历程
中挪两国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1950年1月7日,挪威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二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1954年,中挪正式建交;1963年,中挪签订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个文化协议;1973年,挪外交大臣沃尔维克首次访华;1979年,中国副总理耿飚首次访挪;2007年,挪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08年,中挪两国开启自贸区谈判。总的来说,建交六十余年来,中挪两国发展了深厚的友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然而,2010年以来,中挪关系进入了一个“冰冻期”。2010年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刑罚的相关人员,意图以此干涉中国内政和司法主权。此举损害了中国核心国家利益,从而成为中挪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六年,双方经贸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陷入停滞,本在顺利进行的自贸区谈判亦中途停摆。
六年中,挪威方面以种种努力推动中挪关系重回正轨,中挪双方也进行了多次对话。2016年12月19日,布兰德访华,挪方就吸取教训、重建互信与中方达成了重要共识,两国发表关于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声明,成为中挪关系的又一个转折点。
二、中挪关系波动的影响因素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挪关系的波动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其一,中国维护核心国家利益的决心。核心国家利益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时不容侵犯的底线。回顾历史,中挪关系起伏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与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密切相关。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事件中,挪方无视中国的国家主权,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严重损害我国国家利益中的“国家主权”和“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触碰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底线,因此带来了双方关系“冷冻”的恶果。2016年,挪方经过反思,明确表示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尊重中国核心国家利益和重大关切,因此得以取得转机,中挪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因此,政治互信、相互尊重是双方关系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础。
其二,中国综合国力和政治自信的强弱变化。其深刻影响着中国处理中挪关系的态度和做法。事实上,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并非挪威第一次损害中国利益。早在1989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就曾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达赖。而在同年3月,达赖集团却在拉萨制造了令人发指的流血暴乱,导致18名无辜群众遇难,受伤群众达382人,与诺贝尔和平奖所宣称的“促进民族团结友好”等评选标准背道而驰。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的操纵,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国家利益。然而,当时中国政府仅仅对此事件表示了“遗憾和愤慨”,却未能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中国尚不具有今日这般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世界话语权。囿于客观因素,中国不得不“忍辱负重”。今昔对比可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话语权的提升,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亮剑”国际舞台,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各国: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不容践踏。
其三,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其影响着中挪双边关系的走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属性越演越烈。挪威本是欧洲第一个同中国进行自贸区谈判的国家,却在中挪关系的冰冻期被瑞士赶超;对华贸易本是挪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因中挪关系遇冷而大幅削弱。这是促使挪威方面借此次布兰德来华契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关键原因之一。另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蓬勃发展,沿线国家纷纷抓住“中国机遇”促进互利共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延伸至北欧,作为在海洋资源、北极治理、气候变化、环境治理方面均较有优势的国家,挪威正在积极争取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毋庸置疑,实现中挪关系正常化是挪威实现这一战略设想的前提条件;而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与挪威关系的正常化,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
三、中挪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挪关系的发展向前,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至少有如下几点积极意义:
第一,可以为其他国家处理对华关系提供借鉴意义。历经六年的“斗争”,中国在涉及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以坚定、自信的姿态捍卫自身权益,最终挪威方面经过反思,认可了中国所倡导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是中挪关系正常化的政治基础。在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声明中,挪威政府明确表明其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尊重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高度重视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全力避免双边关系今后受到损害。中挪关系向前发展表明,中国愿同所有认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理念的国家一道,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共同塑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能够彰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目前,国家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共同利益,而且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固有矛盾。然而令人欣喜的是,21世纪的国际形势始终朝着总体和平的方向发展。中挪两国建交六十余年来,虽然中挪关系出现了波折与反复,但是大的趋势仍然是双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即使在刚刚过去的六年冰冻期内,双方也始终未放弃沟通对话,尽可能地争取早日解决矛盾,恢复正常交往。正是点点滴滴的努力逐渐累积,才有了今日中挪双方握手言和的新篇章。在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求合作、谋发展,和平解决国际交往中的纷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景。
第三,有利于推进全球化趋势和全球治理的全面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社会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和“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的观点,这些言论有违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未充分认识到全球化趋势的历史必然性。随着双方关系解冻,中挪两国将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共同发出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明确信号。另外,全球治理方面,中挪两国的具有一定的协作性和互补性,双方将在贸易、投资、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参与相关议题的全球治理,为构建相关领域的全球治理理念、制度作出共同努力。中挪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将顺应全球化潮流,共同致力于推进全球化进程。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6级博士生)
上一主题: 中资银行面临海外反洗钱严峻考验
下一主题: 告别2016: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回眸与展望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