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龙译评
(图片来源:印度外交部)
8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基辅对乌克兰进行访问。7月初,莫迪访问俄罗斯并和俄总统普京“亲密拥抱”,引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猛烈批评。外界就莫迪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访问进行了诸多分析,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印度前外交官阿贾伊·比萨瑞亚(Ajay Bisaria)撰文指出,莫迪访问乌克兰是一项大胆而冒险的外交任务,这表明印度外交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和平外交”姿态,即在全球冲突中不再刻意保持中立,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和平而努力。考虑到印度与实际上的博弈双方,即美国和俄罗斯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一地缘政治平衡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这两个全球性大国对印度的战略、安全、能源和技术需求都至关重要,与所有大国进行均衡接触是印度当前外交政策原则的核心。但作者也强调,莫迪访问乌克兰超越了地缘政治平衡的战略需求,而是服务于其他多个重要目标。
首先,作者对莫迪此访体现出的印度在全球外交中的独特地位进行了阐述。他指出,8月22日,莫迪访问波兰,使得印度扩大了在中欧的影响力。波兰是欧盟第五大成员国,并且将从2025年1月1日起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随着这次访问,双边关系在印欧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被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而波兰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新欧洲的代表,也是北约的东部前线,是俄乌冲突中乌克兰至关重要的补给通道。同时,波兰又极度亲美。因此,波兰成为了莫迪访问乌克兰的中转站。作者认为,莫迪此次访问是为了安抚西方国家而采取的地缘政治平衡行动。尽管俄乌两国立场存在分歧,但都愿意与莫迪就冲突进行讨论。少有其他国家领导人能同时获得双方的信任,而联合国安理会仍因大国的否决而陷入“瘫痪”。这显示出印度在全球外交中的独特地位。他特意指出,印度刚刚主持召开了全球南方虚拟峰会,因而对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较大影响的俄乌冲突更具有发言权。
其次,作者也指出,莫迪此访不仅出于“道德政治”(Moralpolitik),也有现实利益的考量。他认为,对印度来说,这种积极主动维护和平的姿态不是一种理想主义外交,而是服务于多个务实目标,包括为印度的多维全球参与创造更大的外交空间,以便与美国和俄罗斯进行更有成效的接触;提升印度作为一个负责任、寻求和平的崛起大国的声誉;降低俄乌冲突对自身经济的消极风险;以及加强其在全球南方的领导地位。同样重要的是,印度外交不能局限于南亚的种种困境,而要有全球视野,捍卫印度更广泛的利益。
莫迪访问乌克兰期间保持了一贯的立场,即双方需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印度愿意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印度也强调了其对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承诺。作者指出,印度坚持以上立场,同时不加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或谴责,是印度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的一贯立场。在印乌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印度还重申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参与,以制定可以被广泛接受且有助于早日恢复和平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在印度看来,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任何和平进程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印度没有在瑞士乌克兰和平峰会的公报上签字。同时,印度也没有像瑞士或土耳其等国一样提出所谓的“乌克兰和平计划”。但印度仍明确表示,愿意为促成和平贡献力量。目前,莫迪已经呼吁泽连斯基考虑通过对话解决危机。莫迪还暗示将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支持其战后重建。作者认为,莫迪的表态正是与俄罗斯以及美欧等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的结果。
最后,作者对印度的和平外交进行了总结。第一,印度采取了一种更积极主动、更少规避风险的姿态,超越了传统的中立立场,表明了其愿意积极参与缔造和平行动的态度。第二,印度开始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成为双方就俄乌冲突进行交流的桥梁。第三,印度在未来或将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和平对话的中立平台。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印度都是和平进程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他强调,全世界都希望俄乌冲突不会进一步恶化,然而目前和平进程似乎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尽管印度一直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但随着冲突的不断加剧,地缘政治局势也将进一步恶化。目前,印度仍然努力保持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并正在等待美国大选过后俄乌冲突出现转机。届时,印度将为和平进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主要利益相关者提供谈判平台。
(审校:张含睿 编辑:杨倩)
原文于9月9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官网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india-s-peacemaking-will-it-work
上一主题: 印度必须塑造本国的人工智能治理话语
下一主题: 大国不应陷入地缘政治宿命论的迷思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