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钰译评
(图片来源:ANI)
近期,印度财政部发布《2023-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呼吁引进中国投资,称此举有助于提高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参与度,促进制造业发展。该报告引发了印度战略界的热议,一种观点认为引进中国投资将有助于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莫迪政府应审慎对待中资,引进中资对印具有多重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印安全利益方面。对此,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奇克曼(Gautam Chikermane)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卡尔皮特·曼基卡尔(Kalpit A Mankikar)共同撰文就该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该文称放开中资的政策背离了印度的治国方略,印度应立足于宏观视角制定相关战略方针,避免基于事件应对的局限思维损害印度整体的安全利益。
首先,两位学者开篇评价了印度的政策思维,分析了印度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他们批评了印度财政部在面对中印边界争端和印度对华850亿美元逆差时,仍建议引进中资,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两位学者认为引进中资或将损害印度的国家安全利益,并分析了印度所面临的 “安全威胁”。第一,中印间存在长期边界争议;第二,中国或将通过中巴友好关系,以巴基斯坦为“代理人”对印施压;第三,中国通讯企业如华为和中兴等,可能对印开展“技术渗透”;第四,印度可能被卷入中美地缘政治博弈和战略竞争之中。
其次,两位学者对财政部报告进行评价。他们认为,近期财政部发布的《2023-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数据内容都非常详实。但报告中关于引进中资的政策建议实则是效仿巴西、土耳其和欧洲推行的对华经济政策,即吸纳面临美国关税制裁的中国资本投资本国制造业,促进本国对美出口和经济发展。这种盲目复刻他国政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忽略了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作者认为,这一政策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印度对中国经济依赖的加强,将使其在边界问题上失去“主动权”;第二,美国或对中国投资的“印度制造”商品进行经济制裁。因此,作者指出,该报告的建议仅基于印度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便认为印度可以在中资的帮助下成为“中国+1”战略的全球枢纽是其政策思维“天真”的体现,这一想法必将使印度“一无所获”。此外,印度政府也对引进中资的政策建议进行表态。7月30日,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公开表示,目前没有重新考虑允许中国投资的计划。印外长苏杰生也在调查报告公布几天后表示,印度现在与中国的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作为邻国,印方希望与中方建立友好关系,但这需在双方就边界问题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可实现。
再次,两位学者进一步对印中关系的发展走向进行分析。该调查报告公布之际正值印度和中国政府就边界问题进行磋商。7月,印外长苏杰生与中国外长王毅在第57届东盟外长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举行了两次会晤,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磋商。7月31日,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同印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在印度共同主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0次会议。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印度战略界猜测,印中关系是否“即将破冰”。但作者认为,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印度政府称中印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因此,在边境对峙得到解决前,两国关系仍旧未能实现真正的“破冰”。同时印度也不应扩大中印经贸联系,这将暴露印度的经济短板,甚至损害印方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动权”。
最后,他们总结道,印度需立足于宏观视角制定国家安全战略,以应对“外部”对印安全的多重挑战。由印总理莫迪,印外长苏杰生、国防部长辛格、内政部长沙阿、印财政部长西塔拉曼以及军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应积极发挥其统筹作用,将国家安全战略思维注入印度治国方略的方方面面。
(审校:段染 编辑:杨倩)
原文于8月1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india-s-thought-craft-needs-to-be-in-tune-with-its-statecraft
上一主题: 处在十字路口的孟加拉国:政治动荡中的出口可持续性
下一主题: 哈西娜辞职后,印孟关系充满不确定性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