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才是21世纪多边主义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3日 浏览量:3495

李心航译评

 2022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参与g20巴厘岛峰会。

(图片来源:印度共和国世界新闻网)


223日,印度观察家基金会主席萨米尔·萨兰在《印度斯坦时报》上发表《为什么印度是21世纪多边主义的关键》一文。在本文中,针对2020年以来所发生的四件大事,萨兰一方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极其严苛的抨击,另一方面借此赞扬印度才是推动21世纪多边主义发展的旗帜性与领导性国家。


萨兰指出,如果需要建立一个平衡、包容和公平的国际社会新秩序,那么基于规则的秩序、开放和公平的经贸安排以及法治,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2020年以来所发生的四个分水岭性的事件,已经确立证明了印度是维护这些关键因素的最后一道主要堡垒。


第一个重要事件是西方列强在阿富汗的弃甲投戈。萨兰认为,塔利班的成功不是一场正义战争的胜利,而是大国间违背道德外交政策寻求的权宜之计。萨兰指出,臭名昭著的《多哈协议》的美国支持者开始对阿富汗妇女表示关切,这种虚伪的作秀行径令人瞠目结舌。《多哈协议》绝不可能为阿富汗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过去,印度对这一贻害无穷的交易保持着原则性距离,早已充分认识到塔利班政权的真实性质,寻求在喀布尔建立一个民选的多元化政府。虽然曲高和寡,但印度并未妥协。如今印度将继续支持阿富汗人民,但不承认对其实施暴政的政权。


第二个关键事件是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措施和反措施造成了流血和混乱,最终导致冲突不断延续。印度秉持着原则性的独立外交政策,主张停止暴力行径和寻求外交途径解决冲突,这被认为是唯一有意义的前进方向。印度的立场已在G20内外引起了共鸣,《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呼应了莫迪总理的应对之策,提到 “需要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多边体系.....”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倡导发挥外交和对话的重要作用。此外,印度一贯主张尊重主权,号召一视同仁地调查危害人类罪,包括可能由俄罗斯军队犯下的罪行。


第三个焦点事件发生在技术领域。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开放、自由和公平的数字秩序。然而,过去十年间,面对美国一味为硅谷谋利,只寻求自由数据流动,而对负责存储和传输数据的行为者缺乏充分问责制度的这种狭隘行径。印度毫不掩饰对其的不信任,不仅限制了跨境数据流动,还采取措施以应对美国支付和电子商务公司的卡特尔化企图。如今,在达成数字共识或对未来数字服务税作出主权承诺的胁迫性压力日益消除后,印度已日益放松对数据本土化的立场。究其原因是,不再有来自美国的压力,因为即使是美国国内的行为者也希望加强对科技巨头公司的监管和问责。印度正在探索与受信任的地区分享数据,同时为特定部门寻求手术式的数据保护,建立一个包容、公平的互联网仍然是印度在技术领域的优先事项。


第四个核心事件发生在2021年,萨兰认为这一年是印度的里程碑式的时刻。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印度宣布其在207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展示了环境问题的大国担当。尽管印度的人均排放量远低于2吨(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但仍为自己设定了严苛的气候行动时间表。莫迪总理的五味甘露(Panchamrita2070年路线图,包括提高非化石能源能力,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而后,莫迪总理还发起了印度的“LiFE(生活方式促进环境)倡议。相比之下,一项与COP26同时发布,针对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10个国家的国际调查发现,这些国家很少有公民愿意在生活方式上做出重大牺牲。4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没有真正必要去践行倡议。萨兰就美国国内关于可能禁止使用燃气灶的辩论举例表示,尽管美国外交官长期以来一直呼吁发展中国家实施倡导清洁炉灶行动, 但在美国国内似乎对实际改变生活方式以践行环保兴致缺缺。


萨兰最后总结表示,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和能与各种政治力量沟通的真诚对话者,印度的天然影响力赋予其独一无二的道德权威。事实上,21世纪的多边主义需要更多的印度力量。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G20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可以向伙伴国家传达印度的思想理念。萨兰强调,国际社会在重视人类福祉、关爱地球环境、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之处。而印度能够凭借其一个地球、一个家庭、一个未来的精神,为世界指明方向。

(审校:张含睿  编辑:祝嘉聪)


原文于222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why-india-is-key-to-21st-century-multilateralism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