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印太新秩序的开放态度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4日 浏览量:2742

万佳译评

 2022年5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同出席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仪式。

(图片来源: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今年正值印度独立75周年之际,政治上印度首次轮值上合和G20主席国,经济上则超越殖民母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正摩拳擦掌准备成为全球领导性国家,而其首先要发挥作用的方向即是印太地区。1124日,《印度时报》编辑、宾夕法尼亚大学印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斯瓦格托发表《印度对印太新秩序的开放态度》一文称印度必须转向海洋寻求连通性。这是印度最近成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支持者的主要动力之一


斯瓦格托坦诚道,印度长期以来一直怀疑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1947年独立以来的印度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和进口替代,同时倾向于国家调控经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促使历届印度政府做出了一些改革和放松管制的措施,但这些都是对印度持续存在的经济问题的战术反应而非战略转向。东盟在1967年成立后,曾于1975年和1980年希望与印度接洽成为全面对话伙伴,但印度政府回绝了这些邀请。彼时,印度与日韩等美国在东北亚的大国盟友间的关系仍然薄弱,并且完全回避发展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印度拒绝追随东亚四小龙选择更为自由的经济发展方式。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的投资推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快速增长和地区的发展,但是印度不在其列。到冷战结束时,印度在印太大部分地区的海上和贸易联系已大大退化。


斯瓦格托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经济和外交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在前总理拉奥的掌舵下,印度首推向东看Look East)政策。现任莫迪总理将向东看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更加关注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合作。印度于1992年被接纳为东盟的部分对话伙伴,并于三年后成为全面对话伙伴。2010年成立的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区是印度向东看政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贸区成立后,东盟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出现了指数式的递进,并在2019-2020年达到870亿美元。除中国外,印度与其他东亚大国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日本向印度投资了大约310亿美元。印度还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了与韩国、澳大利亚及其南亚邻国的接触。然而印度还必须面对一些外部障碍,其中以巴基斯坦和中国带来的挑战为主。巴基斯坦认为印度的崛起不利于其自身利益,因为它长期寻求与印度保持战略对等。中国则一直与巴基斯坦采取协同外交行动以限制印度的战略选择,同时还在中印边境地区不断推动军事设施升级并加强军事部署。


鉴于此,斯瓦格托提出印度必须转向海洋寻求连通性,这也是印度最近成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支持者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要保持海上通道畅通,印度将不得不发展独立依赖一直被视为武装部队中的透明角色的其海军力量。随着印度向东看政策的出台,印度海军获得了更大份额的国防预算,从1992-1993年占总预算的11.2%上升到2009-2010年的19%。国防资金的提额使得印度海军能够逐步在印太地区扮演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印美之间的安全合作也在不断加强,现在两国陆军、海军和空军定期举行联合演习。印度已深度参与到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中来。QUAD的共同目标是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以及东海和南海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2021年,印度、以色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美国之间另一个四方得以形成——“I2U2”,这也是印度转向西亚的标志之一。202110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印度外长苏杰生进行线上会晤,讨论两国在中东和亚洲的经济、政治合作。印度现在正加强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合作,并与以色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这些协议得以实现,印度将通过利用西亚地区延伸的海岸线重振本国长期存在的海上联系,突破其在北部陆地边界面临的战略障碍。四方机制和西亚新兴的“I2U2机制可以为印度利用其地理中心位置实现其印太政策提供一条新途径。


斯瓦格托总结道,如果印度在决定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方面扮演摇摆国家的角色,印度极有可能影响力大涨并在塑造世界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一个孤立的印度不太可能在其邻国中引起很大的兴趣或期待,更不用说得到任何支持了。一个经济疲软的印度则难以赢得朋友与有效开展周边外交,更不足以作为地区的净安全提供者。如果印度的内政外交与国家实力都足够优越,那么将印度作为连接整个欧亚大陆重要枢纽的亚洲愿景会变得合情合理。

(审校:侯盈  编辑:段染)


原文于1124日发表于东亚论坛

https://www.eastasiaforum.org/2022/11/24/indias-openness-to-a-new-indo-pacific-order/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