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染译评
(图片来源:美联社)
近期,一系列迹象表明印度政府希望重启对华关系,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任何具体措施。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公开阐述的印度官方立场是在“拉达克东部”边界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之前,印中关系的重启不可能取得任何突破。然而就在今年7月,印度财政部在其发布的《年度经济调查》中呼吁加大引进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以提高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参与度。这是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因为作为应对边境紧张局势的后续举措,印度政府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实施了严格管制。该调查指出,如果要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1”战略,印度需要融入中国的供应链,或利用来自中国的投资“促进印度对美国的出口”,就像其他东亚经济体过去所做的那样。该调查还表示,让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然后将印度本土产品出口国外,这样能够提升印度商品的附加值。鉴于以上情况,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马诺杰·乔希撰文指出,尽管上述迹象表明印度政府有意缓和两国关系,但重启中印关系的主动权在中国一方。
首先,乔希指出,财政部的这些观点是否会对当前的政策产生影响还有待观察,但表面上看,双边关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双方继续坚持各自的立场——印度坚持要求“恢复边境地区原状”以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中国坚持认为边境地区不存在真正的问题,印度应搁置与边界有关的争议,与中国恢复良好关系。今年7月初,苏杰生在上合组织外长会议期间会见了中国外长王毅。苏杰生在社交媒体X上指出,他和王毅讨论了如何尽快解决边境冲突的遗留问题。苏杰生表示,双方同意“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共同努力”,“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至关重要”。他表示,良好关系的关键是“三个相互”,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利益。印度外交部的一份新闻稿指出,双方一致认为,“目前边界局势僵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该新闻稿还指出,苏杰生特别强调了充分遵守两国政府过去达成的有关协议、议定书和谅解备忘录的重要性。此次会谈三周后,苏杰生与王毅再次会晤。印度外交部新闻稿指出,双方的讨论重点是“解决印中边境实控线上的遗留问题,以稳定和重建双边关系”。其中,印度外交部重申了“三个相互”的重要性。乔希指出,从中国外交部的声明中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对于上述会谈的立场有较大差距。乔希认为,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忽略了边界实际存在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声明提出“双方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担当,以超越矛盾、分歧、摩擦的理智,推动中印关系实现改善和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国外交部的声明还援引了苏杰生的发言,即苏杰生强调“印中利益广泛交融,也面临边境事态带来的阴影。但印方愿以历史眼光、战略思维和开放态度,寻找分歧解决办法,推动双边关系回到积极、建设性轨道。”
其次,乔希分析了印中边境地区的现状。今年4月,印度总理莫迪在接受美国时政杂志《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与中国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他进一步表示,印度和中国需要立即处理边界上旷日持久的僵局,以便双方能够尽快结束不正常的双边关系。他希望并相信“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进行积极和建设性的双边接触,恢复和维持我们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对此,乔希指出,在“拉达克地区”,通过军事和外交谈判,双方得以在中国2020年封锁并阻止印度军队巡逻的六个地区中的三个地区——克节朗河谷(Kugrang River Valley)、戈格拉(Gogra)和班公湖设立“禁止巡逻区”。作为交换,印度军队撤出了俯瞰斯潘古尔湖(Spanggur Tso)的冈仁波齐(Kailash)高地。乔希认为,中国对北部的德普桑突出部(Depsang Bulge)和南部的典角曲上游地区(Charding-Ninglung Nullah)这两个重要地带的封锁仍在继续。到目前为止,双方还继续在实控线两侧增派大量兵力。只有完全脱离接触,双方才能缓解边境紧张局势。今年的中印第二十一轮军长级会谈讨论了这一问题。
再次,乔希回顾了2020年印中边境冲突以及印度政府的处置。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莫迪在金奈举行了第二次非正式会谈,这预示着两国关系将在未来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但随后,边境地区局势失控,爆发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乔希指出,莫迪政府的反应迅速而强硬。除了在印度禁用数百个中国应用程序外,印度还发布了“3号通告”(Press Note 3),对与印度接壤的国家的投资进行严格审查。尽管印度政府表面上声称此举是防止“由于新冠疫情而出现对印度企业的恶意收购”,但其实际意图是为了限制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2022年3月,根据印度议会的质询回答,过去两年收到了347份来自中国的投资申请,其中66份获得批准,193份被拒绝。乔希指出,尽管如此,印中贸易仍在继续增长,2023-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183.7亿美元,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印度的出口额仅为166.7亿美元,进口额为1017亿美元,两者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印度在电信部件、制药原料和先进技术部件等关键产品方面仍严重依赖中国进口。
最后,乔希指出,考虑到印度对中国投资的需求,目前重启印中关系的主动权在中国一方。印度《经济调查报告》呼吁引进更多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也表明印度政府承认2020年启动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表现不如预期。该计划旨在增强印度制造业的实力,提高它们的全球竞争力。虽然印度已明确表示,优先解决边界问题再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但中国呼吁优先改善两国关系。与此同时,双方继续在实控线沿线集结更多的部队,使得边界问题的解决仍然面临挑战。
(审核:杨鑫钰 编辑:杨倩)
原文于8月19日发表于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india-china-relations-the-ball-is-in-the-chinese-court
上一主题: 印日“2+2”对话:为后岸田时代奠定基础
下一主题: 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印美关系必将持续走高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