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染译评
(图片来源:Rediff)
6月21日,应印度总理莫迪邀请,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抵达新德里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她成为新一届印度政府执政以来首位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此次访问距离她上一次访印不足15日。因哈西娜将此次访印时间定在了访华日程之前,外界对哈西娜的访印之旅给予了高度关注。对此,印度辨喜国际基金会副研究员Anchita Bothakur认为,哈西娜访印彰显了印度在南亚地缘政治以及在孟加拉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加强了印孟两国的战略关系。
首先,作者分析了两国在哈西娜访印期间所展现的合作愿景。根据6月25日哈西娜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双方签署了10份谅解备忘录,涉及蓝色经济、数字技术、道路连通性、太空技术、军事教育、环境等领域。与此前访问不同的是,两国在访问结束后立即发布了一份愿景声明,强调两国共同的愿景是“加强互联互通、贸易领域的合作,实现本地区的和平、繁荣与发展”。作者认为,该愿景声明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进入了新的篇章。一方面,作者指出,两国将彼此视为实现对外战略的重要伙伴。对于印度而言,孟加拉国是印度“邻国优先”政策、“萨迦尔愿景”和“印太愿景”的重要支持者。对于孟加拉国而言,作者认为印度是其“最亲密、最友善的邻国”。另一方面,作者认为两国在国内发展战略方面可以实现对接,“发达印度2047”愿景与“智慧孟加拉2041”愿景存在诸多契合。为此,双方也在哈西娜访印期间同意就《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行谈判,并决定尽快启动蒙格拉(Mongla)、米尔沙拉伊(mirsharai)两个经济特区的建设工作。
其次,作者分析了哈西娜访印的另一外交成果,即推动印孟双边“敏感问题”的解决。在6月25日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共同完成孟加拉国境内提斯塔河的综合治理和修复项目。在此之前,中国曾对提斯塔河的治理与修复工作表达了兴趣,希望将这一工程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政府在最近几年内一直对该项目保持高度关注,并向孟加拉国政府提交了正式的施工方案。然而,由于该河流流域距离中印边境地区不足100公里,靠近印度西里古里走廊,因此该河流的治理问题被印度视为“敏感问题”。在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后,哈西娜进一步表示,孟加拉国将根据本国利益衡量印度和中国的提斯塔河治理方案,同时“暗示”印度承担河流治理工程对于双边关系是“有益的”。对此,作者指出,在哈西娜访问期间,印度孟加拉国就这一问题的谈判对两国关系而言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举措,反映了两国对彼此地缘战略关切的考虑。正如两国在共同愿景声明中提到的,印孟合作“是一种超越战略伙伴关系的全方位伙伴关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上,根植于两国对彼此利益关切的敏感”。
再次,作者分析了哈西娜访印的又一重要成果,即双方在区域贸易和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进展。一方面,双方在人员交流和电力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便利孟加拉国公民赴印接受医疗服务,印度将向孟加拉国公民提供电子医疗签证。印度还将在孟加拉国朗布尔开设助理高级专员公署,并进一步扩大同孟加拉国的电力能源合作,发展区域内电力贸易。另一方面,两国在铁路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孟加拉国铁路公司与印度铁路公司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印度获准使用孟加拉国的铁路线向印度东北部地区运送货物和人员。作为次区域互联互通倡议的一部分,印度将加强跨境铁路设施建设,以便孟加拉国利用印度铁路网向尼泊尔、不丹等国运送货物。除此之外,双方还开通了加尔各答-拉杰沙希段的铁路客运服务,加尔各答-吉大港段的铁路服务也将开始运营。尽管少数孟加拉国内政治团体对两国的互联互通合作提出质疑,但是孟加拉国执政党人民联盟公开驳斥了相关言论。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哈西娜的访印之旅重申了两国在区域贸易、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承诺。访印的时间选择也反映了哈西娜此行的“战略意义”。作者指出,两国所签署的共同愿景声明为两国关系翻开了新篇章,证实了两国致力于发展“稳固且充满活力”的伙伴关系,从而为印度、孟加拉国乃至整个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奠定基础。
(审校:杨鑫钰 编辑:杨倩)
原文于7月9日发表于辨喜国际基金会
上一主题: 印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主题: 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