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聪译评
(图片来源:商业标准报)
印度大选结束后,新一届政府将于6月上台执政。印度前驻尼泊尔大使K.V. Rajan、印度政策专家Atul K. Thakur就此撰文讨论印度-尼泊尔关系,认为造成尼印关系复杂化的诸多问题并非难以解决,印度新政府上台后应采取措施维护尼印关系的稳定。
首先,作者分析了尼泊尔当前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受政治和经济环境影响,尼泊尔国内当前弥漫着一种明显的不安、不满和不确定感。一方面,尼泊尔民众对该国民主过渡的方向存在困惑;另一方面,尼泊尔国内仍存在多重问题。例如,尼泊尔通过2015年《尼泊尔宪法》转变为一个联邦民主共和国的做法是否为时过早;是否应恢复尼泊尔印度教国家的身份;真正的联邦体制是否会导致尼泊尔的分裂,以及在腐败和治理不善如此猖獗的情况下,尼泊尔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生存等等。
其次,作者讨论了中国对尼印关系的影响,指出考虑到中尼关系的进展及尼泊尔国内政局变化,印度新政府将对尼泊尔保持高度关注。其一,尼泊尔政府改组后,尼共(联合马列)取代尼泊尔大会党,成为尼共(毛主义中心)的执政伙伴。而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奥利任尼泊尔总理期间,曾以“亲华反印”闻名。其二,作者还认为,中国不仅长期以公开或秘密方式“敦促”尼共(毛主义中心)-尼共(联合马列)两党结盟,是第一个正式欢迎两大左翼政党重新结盟的国家,而且也对尼泊尔新政府忽视印度的敏感问题“感到欣慰”。尼泊尔新政府上台后,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施雷斯塔打破惯例,将中国而非印度定为首访国家。尽管尼国内人士警告称尼泊尔或将陷入与斯里兰卡类似的“债务陷阱”,尼泊尔仍同意恢复中尼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据悉,中尼还进行了高层军事访问,并达成了新的谅解备忘录。有趣的是,在尼泊尔极左势力复兴的同时,极右势力也发出了有关恢复君主制和印度教国家身份的强烈呼声。极左、极右两股势力均以极端民族主义和“亲华反印”著称。作者称,中国意在以印度为代价,扩大其在尼泊尔的影响力。与过去不同,中国现在正在尼泊尔积极“对抗”印度。从理论上讲,印度并非孤立无援。四方安全对话、印太地区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都在密切关注中国通过采取各项措施扩大影响力的举动。然⽽,如果“⼤博弈 2.0 ”在摇摇欲坠的尼泊尔拉开帷幕,那么假定上述组织会为印度提供帮助将是⾮常冒险的。
最后,作者阐述了印度在尼印关系中的立场。他们表示,印度始终保持低调,不插手尼泊尔内政,从而避免了争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至少在两个重要问题上,尼泊尔部分人士会给印度施加压力,要求印度提供“建议”,或者说印度部分人士会诱使印度向尼泊尔提供“建议”。问题之一是,尼泊尔是否应恢复印度教国家的身份。问题之二为,鉴于尼泊尔民众对缺乏强有力制度支撑的民主制度的失望情绪日益高涨,是否应鼓励尼国内恢复君主制的呼吁。在尼泊尔,来自印度的“混杂信号”往往会导致尼泊尔民众对印度观点的过度解读。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无论是在中央、邦还是民间社会层面,印度都必须给出谨慎的答案。印度可以考虑提供一个新的、全面的发展路线图,这将激发尼泊尔公众的想象力,并凝聚尼泊尔各党派的政治共识。譬如,印度可以制定一项旨在改善尼泊尔民众生活质量的变革性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卫生、教育、食品和营养、儿童发展、性别和就业等领域采取创新方法,确保“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中国支持的项目不会成为尼泊尔的优先事项。
此外,印度政府也可以刺激印度对尼泊尔关键领域的投资,在重大项目上达成多党共识。上述措施将确保即使在尼泊尔国内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尼印双边合作依旧能够取得连续性和时效性的成果,促进两国产业间形成新的联系,解决人口红利问题,回应尼泊尔对平等和主权的渴望,并使尼印关系更进一步。印度也不应忘记,要克服“大哥-小弟综合症”(big brother-small brother syndrome),责任在于“大哥”,外交风格与两国关系的实质同样重要。
(审校:畅爽 编辑:杨倩)
原文于5月14日发布于《印度教徒报》
上一主题: 印度与非洲的外交接触努力
下一主题: 印孟战略关系评估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