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新理念:塑造更为自信的非自由主义国家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浏览量:557

杨鑫钰译评

图片来源:路透社)


今年印度大选将从四月中旬持续至六月初,据印度民意调查表明,印度总理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或将进入连续“执政”的第三个任期。对此,《外交政策》主编, CNN印度分社社长兼记者拉维·阿格拉沃尔(Ravi Agrawal)撰文指出,探究莫迪及其领导的印人党基于何种国家理念塑造本国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他进一步指出,印度在建国之初致力于将自由主义和世俗主义置于其宗教文化传统之上,但在莫迪执政的两届任期内,宗教和文化因素变得比世俗主义更为重要,印度正在成为印度教优先的国家。阿格拉沃尔认为,莫迪政府正在通过迎合印度民众印度教至上的宗教文化诉求、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在国际社会的大国身份愿景,塑造更为自信但非自由主义的新国家理念,以赢得多数民众对莫迪及其领导的印人党的支持。

 

首先,阿格拉沃尔阐述了莫迪政府提出的以宗教和文化为国家事务中心的新国家理念。他指出,尽管莫迪的国家理念以选举民主和福利主义为前提,但与尼赫鲁的自由主义和世俗国家理念有很大不同,而是将文化和宗教置于国家事务的中心,以印度教构建国家认同,该“独特的”国家理念迎合了印度教徒对印度教宗教文化至上的自豪感,也迎合了印度年轻民众对寻求新的国家愿景的诉求,因此得到了多数印度民众的认可,并成为莫迪及印人党或将在大选中获胜的重要凭借。但阿格拉沃尔认为莫迪的新国家理念违背了西方自由主义,破坏了新闻自由和宗教自由。新闻自由方面,印度的新闻自由程度在2023年的全球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61位,而2002年在全球139个国家中排名第80位。并且,在过去十年中,印度关闭互联网的次数比任何国家都多,甚至高于伊朗和缅甸。宗教自由方面,阿格拉沃尔指出,在莫迪执政的十年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通过立法在推进“印度教优先”议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譬如:自2019年印度宣布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取消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同年印度通过了一项移民法,即于2015年前来到印度的非法移民中,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和天主教的教徒可获得印度国籍,但穆斯林除外。该项法案使印度穆斯林人口更难获取印度公民身份。该法案于20243月正式开始实施,被认为是为了获取印度教徒在大选中对莫迪及印人党的支持。

 

随后,阿格拉沃尔分析了莫迪政府为获得大选,迎合印度民众的物质及大国身份需求,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实践路径。第一,推动国家建设,满足印度民众经济发展需求。阿格拉沃尔指出,印度目前每年建设逾6000英里的高速公路,自2014年以来,农村公路网增加了一倍。2022年,印度将国有航空公司“印度航空”私有化。目前印度机场数量是十年前的两倍,国内旅客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亿人次。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也在提升,过去十年中,城市地区的人均月平均消费支出增长了146%。根据世界银行的年度《营商环境报告》,印度的排名从2014年的第134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63位。第二,推行更为自信的外交政策,满足民众在日益互联的世界中对印度大国身份的愿景。阿格拉沃尔指出,莫迪正在塑造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国家形象,主要体现在G20峰会的宣传、印度登月成功以及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方面。对此,阿格拉沃尔指出,无论是利用G20主席国身份,还是通过高调出访,莫迪都扩大了印度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印度外交政策也变得更加自信。

 

总的来说,阿格拉沃尔认为莫迪的表现“好坏参半”,好处在于莫迪政府为迎合印度民众的物质及大国身份需求所进行的国家建设及外交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印度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而坏处在于莫迪对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其后果不可小觑。例如:2016年,莫迪突然宣布废钞令,召回高面值纸币作为法定货币。莫迪本试图通过此举剔除大量享受免税的人口以减少政治腐败,但最终却导致印度经济增长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此外, 2020年由于对新冠肺炎爆发的恐慌,莫迪突然宣布实行全国封锁,数百万农民工纷纷返程,但人口密集流动却导致病毒被四处散播,新冠肺炎病毒变种在全国肆虐,造成了无数印度民众死亡。

 

最后,阿格拉沃尔总结道,莫迪及其领导的印人党成功推行了更为自信的非自由主义新理念,即为了迎合民众需求放弃西方自由主义。他认为未来印度的新理念与其他国家理念间或将出现进一步的较量。倘若莫迪领导的印人党再次赢得大选,西方自由主义理念或将逐渐隐匿于印度的国家发展进程中。

 

审校:张含睿  编辑:杨倩)

 

原文于48日发表于《外交政策》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4/08/india-modi-bjp-elections/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