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看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2日 浏览量:6868

2016-8-2

王一栋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2016年7月24日,2016“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发布会”于2016年7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的主题为“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全文在分析2015-16年度世界经济形势的基础之上指出,尽管国际资本流动遭受重大调整,国际形势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仍然十分不利,加之国内市场的剧烈动荡和离岸市场的汇率超调,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依然十分稳健。为使国内外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对于投资和使用人民币更具信心,《报告》明确提出了在保持中国现有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提高宏观金融管理的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宏观金融管理能力,通常指一国在其主权货币进入或即将进入国际市场流通时,货币主权国在实现其宏观金融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应对和处理由于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的能力。一般而言,当一国货币已经跻身于主要国际货币行列之后,货币发行国均采取“资本自由流动+浮动汇率+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报告》中也明确提到,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未来将不得不“在放开资本账户、维持汇率稳定、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大宏观金融政策目标中做出重新选择”。

目前,中国正处在由“货币政策部分独立+管理浮动汇率+有限资本开放”的宏观金融政策组合向“货币政策独立+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的宏观金融政策组合转变的过程中,宏观金融政策变动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极大,因此应当以审慎的宏观政策框架作为制度性保障,全力防范和化解极具破坏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根据中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实施现状,结合《报告》的归纳总结,现阶段的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内部系统性风险与外部系统性风险交织。其主要表现为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相结合,使得由原本单一市场或者局部存在的风险因连锁冲击而导致风险的扩大化和更具不稳定性。事实上,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越高,外部系统性风险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会越大。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前进的前提下,这一风险指数仍然会不断攀升。尤其是当中国放开本国资本账户、实行浮动汇率时,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将不再单一地受来自本国金融政策的影响,国外人民币市场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监管职权不明,政出多门。目前,中国金融监管的基本格局仍然是“分业监管”模式。这一模式在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具有规范中国的金融秩序、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优势,然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其弊端就会逐渐显现。首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足鼎立”的监管格局,往往使监管出现真空,造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的空间缩小。其次,缺乏有效银行监管的基础以及社会联合防范机制,即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重要内容的稽核监督体系,隶属于各级行经营者,没有有效独立出来,其监督职能也容易流于形式。再次,缺乏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风险预警、处置、缓冲、补救机制,不利于有效及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种模式下,金融数据的流通性和准确性存在局限,从宏观上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检测、分析和预防,从微观上也不利于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风险来源,笔者对中国未来采取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政策有如下建议:

一、稳步放开资本账户和人民币汇率。如前所述,过度开放本国资本账户和人民币汇率将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进而严重损害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很有可能致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断。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初期,对于资本和汇率政策的调整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本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应对国际资本冲击的充分准备以后才可放开汇率和资本账户。至于何为稳步,笔者认为应根据金融数据和具体的政策分析,在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基础上适度放开资本账户和人民币汇率。

二、构建审慎金融风险管理政策框架。首先,明确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实施部门。针对中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弊端,笔者赞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在《报告》发布会上所提出的建议,即央行应被赋予除维护货币稳定之外的更多的保障金融稳定和加强金融监管的职能。央行享有金融监管的最高职权,这从功能和机制上得以厘清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和行为监管四者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全面提高金融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其次,综合协调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把维持物价稳定、保障汇率稳定、实现和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等政策目标纳入金融政策目标范围内。再次,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仍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必须重视加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今天,具备从容应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发展本国金融市场、保护本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及政府对于人民币的信心,才能回应一切质疑中国和平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声音。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法专业2014级博士生)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