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底徘徊的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浏览量:3287

万佳


auto_1273.jpg

(图片来源:台海网)

 

2017年是台湾地区民进党重新上台后的首个“施政”年度。这一年内,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阻挠、限制两岸交流,放任纵容““台独””势力推动“去中国化”和“渐进“台独””。针对台湾当局的种种蓄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举动,大陆官方采取了“软硬兼施,双轨并进”的策略——政治上态度强硬,坚持“一个中国”,坚决遏制““台独””势力。经济文化上则以更加友好开放的政策,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一、台湾当局倒行逆施的政策盘点

蔡英文当局从强调“维持现状”、到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声称“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再到呼吁建立“两岸互动新模式”,蔡英文在言论上始终避重就轻,对“九二共识”讳莫如深。2017年以来,其更是动作频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去中国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修改历史课纲,切断两岸历史联系。历史教育,是塑造国族认同的基石。历史课纲中蕴含的政治意识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岛内青年学生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蔡英文上台之后一周内,台湾地区的教育主管机构就宣布废除马英九主政时期的“微调历史课纲(即104课纲)”。马英九时期的“微调历史课纲”强调台湾自古与大陆的联系、正确对待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加大对国民党当局在台经济建设的描绘。而2017年6月公布的12年“国教”社会科领域课程纲要草案,将高中历史科目的中国史内容缩减三分之一,并放入东亚历史脉络中讨论。改变了以往“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叙述,代之以“台湾史-东亚史-世界史”的结构。从整体来看,新课纲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突破中国史的范畴。但东亚史是区域史,中国史是国别史,区域史层级介于国别史与世界史之间,把中国史有意无意抬往区域史的方向,文化上“去中国化”的信号非常明显。

推行“新南向”政策,弱化两岸经贸往来。所谓“新南向”是相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李登辉提出的“南向政策”和2002年陈水扁再次提出“南向政策”而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空间上有所拓展,以往的“南向政策”主要聚焦于东南亚,“新南向”不仅增加了印度,而且包括了整个南亚地区。第二,在内容上有所深入。蔡英文提出的“新南向”不仅鼓励在经贸上鼓励台湾企业赴东南亚投资,同时还强调医疗、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农业、防灾等各种软实力方面的合作。第三,将“新南向”作为弱化两岸经济关系的重要步骤。蔡英文称“新南向政策就是要提升对外经济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指大陆市场)的现象”。“新南向”政策中包含着蔡英文的政治企图,分解台湾对大陆经贸依赖的意图不言而喻,甚至隐含着“经济去中国化”的图谋,以阻断两岸经济融合的趋势。

降低“公投”门槛,触及两岸底线。“公投”和“修宪”对““台独””势力而言,一直是“神主牌”的一体两面。“公投”打破高门槛的禁忌后,将给未来台海和平稳定带来阴霾。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于12月12日三读通过“公投法”修正案,将岛内民众投票年龄从现行20岁降低至18岁,并大幅松绑“公投”限制,提案、连署还是通过的门槛均大幅降低。以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选举人数约1878万人为例,降低门槛之后的“公投”只需约1878人就可以提案,约28万人连署就可以成案。通过门槛则是只需要大约469万人同意即可。虽然目前涉及具有高度统独象征意义的“宪法修正”、“领土变更”等议题都没有纳入“公投”事项,但是过低的“公投”门槛也使得相关议题只要少数人提案、少部分人赞成即可通过。

 

ga

 

二、大陆方面对台政策的两手准备

民进党主政台湾地区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并采取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动,使得当前的台海关系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短短一年多以来,台海局势逐渐紧张。对此,大陆对台政策呈现出两手准备——即“软硬兼施,双轨并进”的特点。

一方面,在政治领域大陆官方态度渐趋强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与遏制““台独””的立场也更加坚定。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政治基础,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报告中的六个任何——“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显示未来大陆对台工作将从“顺势而为”转变成“积极作为”,对各种形式““台独””将“不姑息”、“不手软”。具体操作层面,国际舞台上大陆摆明立场,“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必须遵照一个中国的原则”。近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2届联合国网络治理论坛(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中台湾方面官员在论坛上通过视讯方式发言,以此实现联合国“蹭会”的政治目的。对此,大陆方面外交部和国台办都发出严正抗议。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方面以这种不正常的手段,挑衅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一个中国原则,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实际上有如蚍蜉撼树,丝毫动摇不了国际社会的一个中国格局。

另一方面,在经济文教领域大陆官方继续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各界别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全国台企联成立10周年,充分体现了对广大台商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关怀。俞正声主席出席第九届海峡论坛、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台商投资大陆势头强劲。两岸人员往来络绎不绝,台湾同胞来大陆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两岸人文、青年交流创新发展,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中华文化论坛等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广受关注,网络点击量达5.3亿次。

 

三、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展望

2017年,两岸关系的总体态势是在谷底徘徊。台湾民进党当局急于争取选票又唯恐过分恶化局势,通过“渐进“台独””的方式一步步试探大陆方面的底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台湾民意基金会”于2017年12月31日上午发布蔡英文民调最新结果。结果显示,蔡英文的声望持续走低,全年平均值仅为35.5%。从侧面反应了这一年来民进党“意识形态挂帅”的执政行为不仅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也难得岛内民心。

两岸关系谷底徘徊的态势短时间之内应该难有大的改变。对此,大陆官方应从以下方面展开行动。

首先,对““台独””势力保持充分的警惕和予以坚决的遏制。一年来两岸关系状况的变化,充分表明了“九二共识”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涉台论述为今后大陆对台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指标。要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与保障。十九大报告将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写入基本方略,更加明确和坚定了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政治立场。

其次,在经济文教等领域经济推进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充分展现出大陆的“吸引力”。十九大报告提出更具包容性的和平统一实现路径,强调两岸同胞“命运与共”,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提出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努力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促进同胞心灵契合。

最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两岸的民间舆论不断升温,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载体,两岸青年一代对彼此形成了更为立体的印象。如何正确引导舆论促进两岸青年增进了解,为双方搭建更便捷的沟通平台,从而促进两岸青年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亦是下一阶段可供我们思考的议题。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2017级硕士生)

 


 

Cross-strait Relations with Difficulties in 2017: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WAN Jia

 

2017 is the first complete policy year after the DPP's new administration in Taiwan.Looking back on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s administration in this year,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sai Ing-wen is always evasive in speech, and "1992 consensus" is very secretive.Observing her policy, especially in the 2017, went further and farther on the road of "desinicization".In response to the Taiwan authorities ' deliberate attempts to disrupt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mainland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adopted two tactics, strategy of "the carrot and the stick".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