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亚近代文明再审视”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 浏览量:31402

  10月30日,由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和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东亚近代文明再审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长崎大学等中日高校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围绕“去传统”的近代东亚文明如何在东亚的历史语境中形成和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研讨会第一环节为开幕式——

  开幕式由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刘杰教授主持。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学术院长早田宰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两年前在武大举办的第一届“新时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盛况,并对出席本场研讨会的嘉宾表示感谢。他指出,今天的研讨会将从不同角度围绕东亚近代文明议题进行对话,这是后疫情时代两校学术交流的新启航。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指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是两国两千多年交流历史的主流,也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他回顾了武汉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并期待两校能够以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推动交流更加密切和深入。

 

  第二环节为主题演讲——

  第一单元主题演讲由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林泉忠主持。日本长崎大学森川祐二教授以“东亚和解的研究路线”为题进行演讲,他指出,“和解”是东亚融合与协调的关键词,对基于间主观性的“边缘”秩序的探求为亚洲研究和日本研究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教授考察了“国魂”这一概念,他介绍了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一文中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所谓“国魂”主要是一种精神事实或心理事实,与其说是客观的对象性的存在,毋宁说是主观的创造物。早稻田大学地域与地域间研究机构研究员平井新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萌对两位主讲人的演讲内容进行点评,并围绕东亚国家文明的关联性、现代“中国魂”的形态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单元主题演讲由刘杰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牟伦海以“国际秩序的文化转向——文化视域下的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为题作主题演讲,他梳理了身份认同变动对战后日美同盟轨迹影响的三个阶段,阐明战后日美同盟的合作与冲突间歇性交替的根源在于日美相互文化认知的不充分性——文化主导着日美同盟,指出日美同盟的经验对于国际秩序观的重构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助理矢野真太郎聚焦20世纪30年代中日间“经济提携”论的历史与意义,他特别回顾了中日两国围绕“经济提携”存在的各种不同观点。武汉大学政治与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张腾飞、早稻田大学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所招聘研究员野口真广从同盟关系研究的文化视角、国家主导的文化交流、经济合理主义与中日经济提携的关系等角度对本单元主讲内容进行点评与交流。

  第三单元主题演讲由林泉忠教授和刘杰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林泉忠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以日本名曲《旅愁》与中国名曲《送别》在20世纪的传播和变迁为例,对“民族文化独自性=文化原型性”这一观念作出反思。他提出可以从文化交流史的角度重新思考东亚文化的传播与再造,以此促使人们用“脱战争”的文化传播视角观察近代东亚国际文化关系史。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科博士生桑原太朗以一战后日本对华文化事业为例,探讨战前日本文化的自我认识与东西文明观。他认为负责对华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和外交官将日本视作“东西文明融合”中的特殊存在,主张学问与政治分离,同时以贡献更为普遍性的学问为事业志向,这也是对华文化事业“共同”迈向“独立”的动机。在点评环节,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孙建军教授和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副教授郑成日本对殖民地朝鲜及台湾的教育影响“文化原型性”等方面提出见解

 

  第三环节为闭幕致辞——

  在闭幕式环节,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中日双方召集人林泉忠教授和刘杰教授分别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做了简要总结。二人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同时表达对来年疫情好转后两校师生可以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的期待。

 

  据悉,本次国际研讨会是根据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双方于2019年签署的合办会议意向书而举办的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研讨会预计将于2022年在武汉大学举办。


image


image

                                              

 (与会嘉宾合影)



b379e138-4a96-433b-88f5-1647f47c5e29

 

 

(文:赵轩、万齐岭)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汉大学珞珈山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E-Mail: whuii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6726  传真:027-68755912

Copyright 201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文章版权均归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